【明報專訊】英國《金融時報》引述高級歐盟官員稱,中國承諾採取更多「協同行動」助歐洲維持金融穩定,具體措施包括持續購買債務危機核心國家的債券。歐洲官員認為,中國可能希望透過買債行動爭取歐盟認同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及解除中國的武器禁運。
王岐山﹕救歐洲符中國利益
中國政府在幫助歐洲債務高危國脫困的問題上扮演重要角色,10月與11月分別承諾買債支撐希臘和葡萄牙。負責經濟事務的中國副總理王岐山昨在第三次中歐經貿高層對話上稱,中國支持歐盟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對歐元區採取的救助措施,並以實際行動幫助歐盟國家應對債務危機,這表明了加強中歐經濟合作,符合中國和歐盟的根本利益。《金融時報》稱,匿名歐洲官員透露,王岐山向他們保證,中國會在「有需要時」增加支持,助維持歐洲經濟穩定。
歐盟是中國最大出口市場,維持歐盟經濟穩定符合中國利益。分析員指出,長遠而言,中國要分散外匯儲備,除了購買歐洲債券外,其他選擇不多。但短期來說,中國的買債決定對陷入債務危機的國家有顯著幫助。不過中國對歐洲債務問題並非全無憂慮,商務部長陳德銘昨便敦促歐盟決策者探取實質行動,克服債務危機。穆迪周二亦對「歐豬」成員葡萄牙發出新警告,把該國長期國債的A1評級及短期國債的「Prime-1」評級列入負面觀察名單,理由是財政緊縮計劃令葡萄牙本已脆弱的經濟雪上加霜,亦令市場擔憂葡萄牙繼續在資本市場運作的能力。
穆迪再威脅降葡萄牙評級
另一邊廂,英國11月公共部門淨借款意外錄得創紀錄新高,顯示英國政府削減財政赤字的行動將面臨嚴峻挑戰。英鎊受壓,兌美元昨先升後跌,一度跌近0.4%。
英國國家統計局宣布,11月公共部門淨借款達233億鎊(2802億港元),遠高於市場預期的170億鎊,亦較去年同期高59億鎊。數據顯示,英國政府上月非經常開支按年增長10.8%,是自2月以來最大升幅,主因是國防、醫療及歐盟會費支出增加,但稅收僅增長3.1%,是去年12月以來最低。
截至11月底,英國不包括金融干預開支在內的淨債務額達創紀錄的8631億英鎊,約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58%,遠高於去年同期的7086億鎊,若將干預措施開支計算在內,淨債務額更達9710億鎊,相當於GDP的65.2%。
英政府借錢創新高 增減赤難度
IHS Global Insight經濟師Howard Archer說﹕「這是令財相歐思邦在聖誕難以消化的可怕消息,它令政府控制財政的立場更加堅定。當局現在真正面對錯失2010至11財年財政目標的風險。未來數月的增長表現很關鍵,但經濟活動受持續的惡劣天氣打擊,將令政府更難應對。」但最新數據並非完全負面,本財年迄今總借款額比去年同期低,財政部發言人稱,有信心今年借款額可如預期般減少約100億。
英國保守黨與自民黨執政聯盟計劃在未來4年削減公共開支逾800億鎊,希望可把現時相當於GDP 11%的預算赤字在5年內減至2%。這是英國歷來最大規模的削赤行動,歐思邦強調,它對英國維持「AAA」信貸評級至關重要。但社會反對削赤聲音強烈,近月多場反加學費的學生示威均釀成暴力事件。工會亦摩拳霍霍,觀察家擔心,激進工會的抗議行動可能導致嚴重流血衝突。
撰文:郭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