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日本生物科學家周二宣布,他們成功利用基因工程培育出像小鳥般叫的「唱歌老鼠」,希望憑此研究人類語言起源。
大阪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一些基因改造老鼠進行了「進化老鼠計劃」,這些老鼠的特質是特別容易出現基因變易。首席研究員內村有國說:「基因變異是進化的推動力。我們將基因改造老鼠進行雜交,經過多代後看看會發生什麼事。我們將新生老鼠逐一分析,有一天我們發現其中一隻像小鳥般唱歌。」
叫聲是情緒指標 影響同類溝通
內村表示,這隻唱歌鼠是「誤打誤撞」誕生的,但相信牠將會把唱歌基因遺傳下去,研究人員迄今已培育出超過100隻唱歌鼠。他說:「我很驚奇,因為我只期望老鼠的外表會有所不同。」除了唱歌鼠外,研究人員也發現短腳鼠和「擁有臘腸狗尾巴的老鼠」。
據稱,唱歌鼠被放進陌生環境或雄性與雌性一起時,都會「唱」得特別起勁,顯示這種叫聲是一種情緒指標。研究小組亦研究過唱歌鼠和普通鼠溝通的變化,發現正常老鼠與唱歌鼠生活一段時間後,發出的超聲波會減少,反映唱歌鼠會影響同類的溝通模式,就像人類口音或語言一樣。
以往研究人員發現,雀鳥使用不同聲音元素組合成「歌」,就像人類使用語言般,依循特定規則。內村說,唱歌鼠的誕生,將有利於科學家研究人類語言起源,因為老鼠與人一樣是哺乳類動物,大腦結構和其他身體特徵也接近人類。
法新社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