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雲端運算 大企業較受惠長青網文章

2010年12月2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0年12月23日 05:59
2010年12月23日 05:59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近一年多,有關「雲端運算」的報道和研討會有如雨後春筍。忽然間,雲端運算好像成為百利而無一害的服務,不斷被吹捧可以取代傳統軟件。但專家指出,雲端運算服務有其優點,亦有其限制或缺點。暫時來說,還是以中大型企業有較多應用適合轉用雲端運算服務,小型企業適合轉用雲端運算服務的情形較少。

生產力促進局資訊科技業發展部首席顧問老少聰解釋,雲端運算服務之所以忽然間大熱,是因為金融海嘯期間,很多大公司都削減IT投資,減少了購買軟硬件。於是,多家軟件商便將其軟件改賣為租。而一些大型互聯網公司(如Amazon等)亦將其剩餘處理能力和儲存空間出租。

較ASP更具彈性

他指出,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服務與科網時期所說的ASP概念上有些相似,但在彈性上更進一步。嚴格來說,雲端運算服務應該符合以下的特性或定義:

第一,是有關服務可以擴充,使用量可以時大時小。第二,是按用量來收費。這可以是計算同一時間使用某軟件服務的用戶數目,或者佔用伺服器的儲存量、處理能力、處理時間等。最理想的情形是,每個月的收費都可以不同,而非簽下合約,就每月固定收費。

此外,雲端運算服務還可以分成「軟件即服務」(SaaS)、「基建即服務」(IaaS)、「平台即服務」(PaaS)幾大類。

其中,SaaS就好像當年的ASP服務般,即是透過網絡來租用軟件,而非一次過付款購入,也毋須安裝(用戶端的電腦可以上網,以及有瀏覽器即可)。

IaaS就即是租用伺服器的儲存空間、處理能力、處理時間等。PaaS即是連用戶端的平台(如開發套件、作業系統等)也是租用,透過網絡由伺服器端來提供。

按用量收費 免一次過投資

雲端運算服務的優點包括:可以大大簡化IT支援和維護,尤其是對營運地點分散的企業來說(因為軟件毋須安裝,更新亦是透過網絡來進行);具擴展性,可以應付突然的需求(如隨時增加或減少使用權);按用量收費;毋須一次過作出大筆的軟件或硬件投資(因為是將購買變成租用)等。

但老少聰指出,企業是否轉用雲端運算服務,需要考慮多個因素:

第一,是服務商的資訊保安是否信得過。

第二,是會否因為服務商倒閉,而失去重要數據等。

第三,雖然現時寬頻服務非常普及,但始終互聯網的頻寬和速度並不穩定(尤其是對外頻寬)。

第四,是現有的硬件和軟件是否已到了壽命末期。若伺服器還很新,就沒有必要考慮轉用雲端運算服務。

更重要的是,雲端運算服務亦有其限制。有部分應用是不太適合轉用雲端運算服務形式的,包括:

1. 時間很關鍵、需要近乎即時回應的應用。例如,零售業的POS系統。

2. 數據傳輸量很大的應用,例如圖像處理等。

因為這些應用若改用雲端運算服務,時間上很難有保證。舉例說,若上網的頻寬出現擠塞,將可令連鎖店的收銀櫃位大排長龍。

企業需求多變 使用更划算

而從經濟觀點來說,若企業的員工人數大致固定,使用的軟件種類亦很穩定(尤其是中小企業),長期租用軟件往往不會比購買軟件節省開支,反而還可能用上更多開支(因為每個月都要付款)。若以辦公室套裝軟件來說,他個人就認為,對很多公司來說,租用是不太划算,寧願購買「無咁嬲」!

此外,雲端運算服務的應用雖然在增長中,但若與傳統軟件相比,畢竟仍然少得多。有些不太大路、限於個別行業使用的軟件,就未必有雲端運算服務的版本。

IBM香港首席技術經理戴劍寒亦表示,雲端運算服務是適合一些需求變化較大的應用,需求平穩的應用則未必能受惠。

撰文:薛偉傑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