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科技讓他們生存下來,但僵化的醫療制度卻令他們生不如死。黃先生正值42歲事業黃金期,原本衣食無憂,3年前突然確診患肌肉萎縮症,全身肌肉逐漸退化成殘障,即將要在喉間開造口以呼吸機維持生命,「如選擇入院便有入無出,等於睡進了棺材等死」。他希望政府為肌萎病人提供資助,讓他們能自購醫療儀器在家休養,有機會一家團聚過冬。
黃先生任職公司管理層,原本生活愜意,從無想過自己會患上肌肉萎縮症。他3年前如常與朋友打羽毛球,翌日感覺左手大拇指麻痺無力,之後感覺蔓延至整隻左手,求診後證實噩耗。疾病令他失去工作,與80歲的父親相依為命。隨着病情惡化,他四肢無法移動,需全日以輪椅代步,最近呼吸系統肌肉亦開始萎縮,令他說話非常困難,醫生說他要用呼吸機維持生命,假如自購回家,動輒花費10多萬元。
儀器動輒10萬元
「我有兩個選擇,一是要親友傾家蕩產替我買呼吸機在家休養,二是住進醫院等死。」雖然說話困難,但黃先生仍盡力向記者表達目前進退兩難的局面:「如果可以生存多一分一秒,無人想放棄,但我真的不忍心家人也受苦,可能會選擇不抽喉,獻上自己的生命。」
不少肌肉萎縮症患者都面對以上困局。香港肌健協會主席劉偉明估計,本港約有萬多名肌萎病患者,部分患者須以昂貴呼吸機維持生命,目前約有10多名患者全天候在醫院接受治療,就算佳節在即亦無法回家過冬及團聚,「有家歸不得」,「進醫院好像睡進棺材等死,臥在冰冷的醫院看見身體日漸枯萎,很多住院病人多數在3至4年已支持不住,反而有能力回家休養的人,卻能維持10年8年。」
10多名肌肉萎縮症患者昨日到立法會門外抗議,要求政府正視問題。劉偉明指出,不少無法申請綜援的「夾心階層」,扣除自費為病人購買醫療儀器及用品的開支後,基本生活水平比綜援階層更差,希望政府為全癱病人提供儀器及護理資助,或放寬目前撒瑪利亞基金的申請範圍。
「政府緊張留學生多過病人」
民主黨立法會議員黃成智批評,「留學生無機位回家,政府就大為緊張,肌萎病人無法回家就無人理」。職工盟立法會議員李卓人認為,政府目前制度僵化及欠缺人情味,促請財政司長曾俊華「派糖」時預留撥款資助肌萎病人,讓他們有機會回家團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