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美國商界對華府把風能作為對華貿易戰新戰場並非一面倒支持,美國可再生能源理事會主席艾克哈特(Mike Eckhart)便就這場由工會發起的糾紛評論道﹕「美國不像其他國家一樣扶持本國可再生能源行業,不能成為現在抱怨的理由。」
奧巴馬逾390億支援業界
美國近年將綠色產業列為發展重點,但面對生產成本高、競爭力不足的問題。美國最大工會之一的鋼鐵工人聯合會,今年9月向華府遞交厚達5800頁的請願書,要求對中國展開反補貼調查。工會指控中國新能源產品出口增加,會令美國工人飯碗不保。但中方質疑,美國在風能補貼問題上做文章,其實是五十步笑百步。中國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今年10月指出,奧巴馬政府的刺激經濟計劃中,就包含了50多億美元(逾390億港元)對清潔能源行業的支援,相比下,中國政府對清潔能源的支援,大多仍停留在口頭上,《可再生能源法》規定的可再生能源基金仍未建立。
相比起工會保飯碗的心態,美國能源設備生產商更關心的是在中國這個龐大市場立足。根據彭博通訊社統計,中國現已是全球最大的風電市場,並以每年116%的速度膨脹。相比下,美國市場增幅只有40%。一些在華西方企業,對中國扶持本土企業的做法有疑慮,但他們也承認中國企業擁有「正當競爭優勢」,包括低成本與迅速發展的技術。
華企更難打入美市場
英國《金融時報》指出,中國風能企業現時打入美國市場的難度,比美國企業打入中難度更大,美國國內對工業設備「本土含量」的要求也很厲害,去年得州準備用華府刺激經濟基金,興建一座使用中國渦輪機的風電場時,遭到強烈反對,發展商趕緊承諾,這些渦輪機將在美國製造。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指出,中國2008至09年只向美國輸出了14台風電機組,但美國行業龍頭通用電氣(GE)在中國有近千台機組正在運行或安裝,「事實勝於雄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