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被韓國(南韓)海警扣押了一周的3名中國漁民昨日獲釋,並在中國駐韓國領事館安排下,從仁川國際機場乘搭飛機回國。外界相信,此跟釣魚台撞船事件引發中日關係緊張迥異的外交處理手法,反映中韓政府在朝鮮半島局勢持續繃緊的形勢下,俱想以和為貴。
朝鮮半島緊張 中韓息事寧人
中國漁船「遼營漁」號上周六在黃海與韓國海警巡邏艦相撞後沉沒。船長死亡和1名船員失蹤,5名船員由其他中國漁船救走,剩下3人被韓國海警救獲後,以涉嫌觸犯「特殊妨礙公務執行」等罪,於群山海警保護室中受扣查。
群山海警周五晚決定「不起訴處分」於昨晨6時釋放他們,由韓國人員送至仁川機場,移交中國領事館人員,於12時乘飛機回國。群山海警說﹕「駕駛漁船阻攔警備艦去路的船長已死,這艘船的船員並無阻擋警備艦去路的同時,也沒有非法捕魚的嫌疑。由於沒有違例嫌疑,故不能予以起訴。」韓國官員表示,引渡返中國的3名漁民「並無向我國海警使用暴力,只是搭乘了侵入海域的船舶」。不過,韓方未放還5艘被扣留的中國漁船。
韓方稱,事發時約有50艘中國漁船在該區「非法捕魚」,韓方巡邏艦是在前往驅逐時,與「似乎掩護其他漁船返回中國水域」的中國漁船相撞的。而韓方執法人員試圖登上中國漁船拘捕船員時,中國漁民「手持鐵管、鐵鏟和木棍」反抗,致4名海警受傷。「遼營漁」號的44歲漁民朱璜向海警說﹕「無船員知道當時漁船位於中國還是韓國領海域,可能唯有船長知道。」他表示警備艇靠近他們漁船時,縱在船尾也能聽到海警的停船命令,但船長為了擺脫追趕,突然改變方向,撞向了警備艇。
船員認船長撞韓國警備艇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姜瑜上周二駁斥韓方所謂中國漁船「擅闖」韓國專屬經濟海域「非法捕魚」的指控。她指出﹕「根據兩國的漁業協定,兩國漁船都可以進入該海域,兩國也只能對本國的漁船進行執法行為。」
中韓素有就兩國漁民的黃海捕魚作業作出協商。像今年9月,兩國也有就2011年在對方經濟海域的捕魚量達成協定。根據協議,韓國在中國經濟海域可派遣1600艘漁船,可捕魚量為6.4萬噸;中國則可向韓國經濟海域派遣1700艘漁船,可捕魚量為6.5萬噸。
《東亞日報》稱,中韓今次低調處理事件,與中國拖網漁船「閩晉漁」號9月在釣魚島海域被撞後中日「反面」的情况大相徑庭,反映中韓政府皆不願在朝鮮半島局勢緊張之際惹起新事端。其中韓國主要希望爭取北京協助緩和朝韓關係,中國研判後也認為,中國近期成為外界針對目標,與韓國交惡對自己也不利,因此採取息事寧人態度。
朝鮮日報/英國廣播公司/京鄉日報/東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