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中學生最關注內地維權新聞長青網文章

2010年12月2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0年12月27日 05:59
2010年12月27日 05:59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過去一年內地多次囚禁維權人士,引起本港中學生關注。今年中學生心目中的十大中國新聞,便有3宗屬維權事件,其中劉曉波獲頒諾貝爾和平獎排首位,調查汶川豆腐渣工程的譚作人及「結石寶寶之父」趙連海被囚案亦打進十大。

劉曉波居首 趙連海第7

小童群益會本月初調查45間中學逾2.1萬名學生,從今年20宗中國新聞中,投票選出最重要的10宗,投票人數比兩年前多近兩倍。剛獲頒諾貝爾和平獎的《零八憲章》發起人劉曉波,他被囚的報道以1.65萬票當選中國新聞之首,其次是青海玉樹大地震和上海世博(見表)。另外,汶川地震後要求政府徹查豆腐渣工程的譚作人被判囚5年的新聞,以1.3萬票排名第5;為三鹿毒奶粉案受害者爭取賠償的「結石寶寶之父」趙連海被囚則排第7。

負責投票活動的社工楊麗霞解釋,近年中國人權問題廣為傳媒報道,甚至成為國際新聞,加上香港學生比以往關心中國政治新聞,令學生更重視中國人權問題。

維權新聞成通識科內容

有份投票的中五生王施敏認為,諾貝爾獎是國際獎項,有中國公民獲頒殊榮本應慶祝,但中國政府禁止劉曉波前往挪威領獎,令全世界目光聚焦在中國人權問題,更引起香港學生的反感,為劉曉波抱不平。她補充,譚作人、趙連海的案件也令中學生反思中國經濟發展迅速,但政治、人權落後的弊端。另一中五生李子恒說,學校每兩星期做新聞評論,因此有留意內地新聞。他認為內地貪污問題嚴重,常出現「法依官」現象,而非法官依從法律判案。

通識教育教師聯會主席張銳輝表示,新高中課程將通識科列作必修科,當中設有「現代中國」單元,內地維權新聞成為課程內容。他以劉曉波獲諾貝爾獎為例,通識教師指出學生西方普世價值認為劉曉波不應被囚禁的原因,以及中方的標準,然後由學生自行判斷對錯;另外也可藉事件教學生「綜合國力」的概念是包括社會發展、經濟等各方面。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