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整腸丸、片仔癀、保心安油……市民購買老字號中成藥全因「信得過」,但海關發現有不法商人偷工減料,或添加額外成分,將假藥混入市面的真藥出售圖利。今年9月起3個月間,海關發現3間藥房出售假中成藥,檢獲187件假藥。為免市民難分真假,海關正準備多招打擊假藥,包括與消委會合作,明年首季公開售賣假藥而被定罪的「黑名單」。
今年22宗假藥案
消委會總幹事劉燕卿表示,計劃明年首季在旗下《選擇》月刊、網站及以內地消費者為讀者的「精明消費香港遊」網站,發放賣假藥黑名單資料。她說,只要藥房被法庭定罪證實賣假藥,便會刊登相關資料,包括舖名、地址及假藥資料,初步計劃每半年刊登一次。至於藥房日後改過自新,能否從黑名單除名則有待商討。
海關打擊冒牌物品行動包括出入境口岸堵截、巡舖及放蛇,冒牌藥約佔全部物品5%。去年海關打擊冒牌案有1014宗,拘捕766人,當中46宗涉及售賣冒牌藥物,拘捕50人;今年首11個月的683宗冒牌商品案共拘捕607人,其中22宗涉及售賣冒牌藥物,拘捕37人。
主要產地內地印度
口岸堵截是海關掃蕩假藥的主要途徑,包括加強抽查來自高風險地區旅客及貨物,再配合情報蒐集,堵塞假藥流入市面。海關版權及商標調查(行動)課監督連順賢說,假藥生產地主要來自內地,亦有來自印度,部分假藥會混在貨櫃內的貨物,亦會以郵包或速遞逐少運入本港。
連順賢續稱,檢獲假藥大多是受歡迎藥物,不法商人在仿真技術上都做得逼真,更不時改良包裝,務求追上藥廠不斷更新的防偽特徵,市民一般較難分辨真偽,他建議市民有懷疑應致電生產商,核實包裝上的產品編號。
邀商標持有人放蛇
放蛇亦是海關打擊假藥的方法,連順賢稱,為免店舖認得海關人員,以及確保對藥物有足夠認識,海關不時與業界合作,由藥物的商標持有人出面放蛇。他說由於中成藥業界各自運作,至早前終促成兩者合作,今年9月開始對中成藥作針對性的巡查行動,3個月內共巡查62間藥房,檢獲187件假中成藥。
明報記者 馮樂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