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拉麵女王:標準化 令味千極速發展 長青網文章

2010年12月2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0年12月29日 05:59
2010年12月29日 05:59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短短15年裏,一個大頭女娃調皮地端着一碗拉麵的餐廳標誌,映進千萬中國人的眼簾。一碗拉麵雖然價格偏高,但餐廳內卻總是顧客盈門。將這碗拉麵從日本引進中港的拉麵女王、味千(中國)控股(0538)主席潘慰,是如何發掘這個商機?

從開第一間店就賺錢,到現時市值逾130億元、分店520間的連鎖拉麵店,潘慰道出秘訣,「把每一碗麵都做到標準化,把每一間店都做到系統化,就是味千迅速發展的基本邏輯」。——編者

潘慰:15年前,我已在港經營貿易生意,一次偶然的旅行,我來到日本九州的熊本。當時熊本頂多像內地的一個地級市,對這麼小的地方,我也沒什麼特別期望。不過朋友帶我到味千拉麵館吃午餐,餐館不足30平方米,當熱氣騰騰的味千拉麵送上,香氣撲鼻,味道非常特別。我本身很喜歡吃拉麵,這與我個人經歷有關,我媽媽是北方人,爸爸是廣東人,而我從小則在山西長大,那裏的人喜歡吃麵,但不愛喝肉骨湯。

小時候,媽媽總是把肉店不要的骨頭帶回家,經過一個晚上,把骨頭燉成濃湯;再加入麵條、蔬菜、番茄和豬肉,這種味道一直深印在我腦裏。當我在日本的味千麵館吃拉麵時,兒時的美味記憶恍惚重現了。

曾經營食品貿易 發掘拉麵商機

當年,我經營的是食品貿易,主要是將中國的土特產賣到國外,特別是把蒜、薑、蔥等調味品加工再出口,所以對食品本身就很敏感。直覺告訴我這是個商機,憑着做貿易的經驗,我開始接觸味千,考察了他們的工廠,參觀了製作拉麵和濃湯的過程,目睹了他們如何將骨頭與肉分離,接着如何加工、保存及生產,那次考察讓我印象深刻。

我發現味千並非自己想像般簡單。他們的工廠佔地近百萬畝,在一碗小小的湯麵背後,是非常巨額的投資。在一間不到20個座位的味千麵館背後,是龐大的支持團隊。我感到這不是一門純粹有錢就能做的小生意,它的門檻相當高。

目標「人人吃拉麵就吃味千」

我看中了味千拉麵連鎖店的概念,經過連串談判,終於在1996年獲得了味千在香港和中國內地的永久經營權。既然是連鎖店的概念,那麼,我要做到在市場上人們想吃漢堡包就吃麥當勞,吃Pizza就吃Pizza Hut,吃炸雞就吃肯德基,吃拉麵就吃味千拉麵。而且,內地出外用餐的民眾,仍然比較偏向以麵、飯或餃子為主食。因此與中國飲食習慣十分相近的日式食品,將會很受歡迎。

(二之一)

《EMBA Forum:平凡女人 非凡傳奇》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