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統計處昨公布的今年第三季工資數據顯示,扣除通脹後,香港打工仔實質工資平均指數下跌1.5%,反映打工仔人工追不上通脹,其中社會服務、進出口及製造業跌幅最明顯,意味草根荷包受通脹影響大縮水。人力資源顧問估計,即使打工仔下月有望加薪,幅度亦未必追上通脹,低技術的更因企業成本上漲隨時被裁,未必能受惠於明年中實施的最低工資。
顧問:企業加薪大多不考慮通脹
中原人力資源顧問董事總經理周綺萍表示,企業普遍下月起、即農曆新年前都會加薪,平均加幅2.5%至3.5%,部分行業例如:地產、金融、銀行、資訊科技,受惠今年樓價上漲,人工可望加逾5%。而受出口滯後、歐美市場欠佳拖累,製造、物流、貿易等行業的薪酬加幅相對少,來年估計只有1%。
政府數字顯示,反映通脹的消費物價指數已連升14個月,今年11月指數按年增加2.9%。周綺萍說:「企業加薪幅度,大多不會考慮通脹,只按業績、人力需求、員工表現等計算。」她估計,下月機構公布加人工,喜訊未必能完全追上通脹。
至於基層打工仔,明年5月將獲發最低工資時薪28元。但周綺萍指出,坊間甚少企業會像港鐵般,提早1月1日起貼錢給外判商加薪至28元,「很多老闆其實在計算5月1日前如何減省人手、實施機械化、請學歷更高者代替低技術勞工。」她說,實施最低工資能讓幾多基層受惠仍未知,部分可能要作最壞打算,在高通脹下成為僱主的犧牲品,飯碗不保。
統計處昨公布第三季薪金指數,未計算通脹因素的名義工資平均指數,按年上升0.8%。但扣除通脹後,實質工資平均指數則按年下跌1.5%,為今年首季之後再錄得跌幅。2008年首季北京奧運前夕,通脹亦高企,當時實質指數同樣按年跌1.5%,至第四季金融海嘯爆發,實質指數按年跌幅高達4%。(見圖)
金融保險運輸升 製造服務貿易跌
不同行業的實質工資指數有升有跌。扣除通脹仍有人工加的行業包括:金融及保險、運輸倉庫等。追不上通脹的行業例如:包括老人院在內的社會及個人服務業,指數按年跌4.6%。其他包括製造、服務、貿易及批發等。若單是今年9月數字,名義工資指數按年上升2.4%,實質指數同樣下挫,跌幅為0.8%。
【系列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