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近日慧雅提到一個值得考慮的投資股票角度,是以買入一盤生意的一部分作為出發點,而一旦我們這樣看,我們是有必要了解控制公司的生意伙伴是一群怎樣的人。當然,很多公司都強調它們是為所有股東爭取利益,但雖然公司年報是這樣寫,實際情况卻往往是有些不同。
街外股東大股東管理層目標各異
以慧雅之見,街外股東、大股東與管理層之間是3個不同的力量,而作為街外股東,我們在投資一間公司前,宜對自己的位置及我們的局限有一定體會。
當然,書本上的說法很多時是公司是會爭取最大利潤,不過,慧雅的觀察是,公司所追求的東西有很多,利潤往往只是其中之一。毋疑,在不少公司之中,這三者的利益是大致上一致,但它們對不同目標的重視程度卻往往有所不同,而以追求利潤為首要目標的公司其實不是真的很多。基本上,只要公司的資本足夠支撐,持續虧損的公司也可生存,在一些大企業之下,很多時也有不少從來未賺過錢的生意。基於同樣的道理,一些表現很差的公司和管理層也可以長時間生存,只要他們對公司的控制權夠穩固便是了。在亞洲,由於家族對企業多擁有甚高的控股權,因此投資者只能「用腳投票」的公司其實比比皆是,這相信亦是在同一行業中,不同企業可以享有截然不同估值的重要原因。
從這角度看,慧雅認為我們在選擇投資對象時,要十分小心,並宜考慮3個方面:
一是這間公司目前擁有的資產和資源;二是管理層創造財富的能力;三是大股東或管理層對待街外股東的態度。在下一回,慧雅會再作分析。
施慧雅
mscya88@yahoo.com.hk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