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政府公布新的減廢藍圖,主要透過加強地區回收設施、全面向膠袋及電子產品徵費,以及興建垃圾及污泥焚化爐各一座和兩間廚餘回收中心,將每日棄置在堆填區的廢物,由現時的1.33萬公噸,減少36%至8500公噸。環保團體批評,政府未有為最有效減廢的家居廢物徵費提出推行時間,是本末倒置,質疑外表美觀的減廢包裝下,實際仍是「硬銷」焚化爐。
廚餘回收被指力量不足
本港2009年每日產生3700多公噸廚餘,回收率偏低,政府昨日推出的一籃子減廢方案,包括於大嶼山小蠔灣及新界北區沙嶺各建一間廚餘回收中心,每日處理量合共只有500公噸,被批力量不足。政府消息表示,正構思透過環保基金資助屋苑購買廚餘設施,就地處理廚餘,相信有助減少家居廚餘,政府又正與房屋署商量,在公屋處理廚餘是否可行。
政府透露,本港難以「一爐永逸」,首座焚化爐最快2016年於屯門曾嘴啟用,可令每日棄置在堆填區的垃圾大減3000公噸,但仍有大量垃圾需處理。環境局長邱騰華昨日多番表示一個焚化爐未必足夠,至於是否增設至兩座焚化爐,需視乎減廢成效。
政府今年3月將就焚化爐選址的環評報告諮詢公眾,評估的除了屯門曾嘴,還有石鼓洲。消息人士承認,石鼓洲建焚化爐的政治阻力較小,而且運作上,循水路運送垃圾更具效率,唯一缺點是要填海,較屯門慢兩年才能運作。
政府消息人士承認,社會對家居廢物徵費未有共識,但強調「就算推行遙遙無期,亦要提出討論」,政府亦承認,若不透過經濟手段如廢物徵費,回收率難再上升。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