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由1997年起,我們準備要20年在野,但現在回想起來,20年還是太短!」一直為香港爭取民主的司徒華,憶述與一班民促會成員於1987年冬天,在北京與時任港澳辦副主任李後會晤的故事。華叔引述,當時李後款待他們,表示「我都支持民主」,令一班民促會成員認為香港回歸後可實現港人民主治港,但華叔直指這「想法太幼稚」,提出20年在野之說,準確地預告香港的民主路既崎嶇又漫長。
在訪問中,華叔披露了前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許家屯一度邀請他加入共產黨的秘密,那是1985年北京宣布委任他當基本法起草委員之前,他認為是許家屯知道中央要委任他,想拉攏及令他在起草過程中聽話,所以邀他入黨,他一口拒絕,說要先解釋許多歷史上的問題,他才會考慮,因為中共的歷史充滿錯誤。
87年訪京民促會感前途樂觀
司徒華生前接受有線電視《大江東去》專輯訪問,訴說從政30年的4個小故事。第一個故事是87年民主派代表團訪京會晤李後,華叔引述李後當時的說話﹕「我在抗戰期間曾於山東擔任記者,我都支持民主!」,李後「支持民主」的一席話,令民促會成員非常興奮,飯後在天安門廣場散步,紛紛說香港民主有前途。
華叔卻未感興奮,反而向民促會成員說﹕「你們的想法太幼稚!我們要準備20年在野,所指的是由97年起的20年!」事隔多年,華叔慨嘆現在看來,20年在野已經算少。
與李柱銘上京 尋酒店房偷聽器
與司徒華並肩多年的民主戰友李柱銘返內地開草委會會議時監測偷聽器,是華叔訴說的第二個故事。華叔憶述,當年與李柱銘在北京開會討論《基本法》起草期間,他們不會在酒店房間內交談,「他(李柱銘)在英國買了一個偵測偷聽器的機仔,我們每次開完會返回房間後偵測,看裝在那裏,愈近閃燈愈密,發現在牀頭燈位置,相信是接近電話」。他們想出反偷聽妙計﹕「我們只會在房外交談,或躲在廁所,並把所有水喉扭開,沙沙聲響,說幾句便算。」
被回歸前的港澳辦主任魯平評為「千古罪人」的前港督彭定康,華叔則稱讚他「有襟懷、有風度」,也是華叔要說的第三個故事。華叔曾在立法會提出一項譴責彭定康的議案,但在答問大會上,華叔並未因此而與彭定康「駁火」,反而提出坪石邨入伙30年,更換電梯為何久久尚未完成?華叔的提問令彭定康失笑,並當眾坦然承認﹕「事前實在猜不到議員會提這問題。」
指鄧小平欠法治精神
華叔說的第四個故事關於已故中國領導人鄧小平,華叔憶述1987年4月,在北京與鄧小平商討起草《基本法》期間,鄧小平一句「50年不足夠,可多給50年」,令華叔心頭一冷,看到最高領導人原來完全沒有法治精神。50年不變是《聯合聲明》規定的,「50年可以加多50年,那是否意味也可以減到25年?」
堅守政治道德 不做黨鞭做黨醫
對於多年來被視為民主黨的黨鞭,華叔直言﹕「我寧願做黨醫,也不想做黨鞭,我可以就黨的問題提出意見、辦法。」總結30年從政道路,華叔說最重要的是政治道德,堅持自己的政治忠誠和政治方向,否則就是失節,有政治道德為基礎,政治智慧才能發揮。對於失敗和挫折,他的回應是﹕「在經驗中豐富自己,在考驗中不斷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