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教協兩批中共滲透者 動口不動手長青網文章

2011年01月0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1月07日 05:59
2011年01月07日 05:59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華叔第四課

日 期﹕2010年10月8日

時 間﹕上午10時至12時

地 點﹕聖母醫院

在座人物﹕

立法會議員張文光

教協權益及投訴部主任陳洪

教協福利部前主任郭麗英

24小時不見,華叔這天的精神狀態,明顯遜於前一天,顯得有點疲倦,聲音也有點沙啞,但說到興奮之時,聲音仍然洪亮如昔。有好幾回,記者向他提問,他也未有如前一天般迅即回應,有時要在座的張文光或陳洪等補充這些陳年往事,華叔才能接上。這天,記者在訪問開始前,問候華叔,今天精神好吧?華叔以低沉的語調答了句﹕「都係咁上下。」

中共滲透者﹕司徒,都係你叻,我哋認輸

今天議題集中談論教協多年來被左右派人士滲透情况、教協跳出教育議題、參與其他社會以至政治事件的轉變,以及教協發展福利事業的歷程。

先尋找弱點 再搞串連

「共產黨滲透團體是必然之事,群眾性團體也要滲透,他們要掌握和擁有這些團體,所以滲透是必然而且是永無休止的,問題是採取什麼方式而已。從我的經驗看,通常滲透的目的和途徑是這樣的﹕

「首先,他們想了解組織的內情,對會務的決策,最重要是了解團體中的人物,他們的長短處,特別是弱點,怎樣能透過他們的弱點去攻擊和拉攏這些人。

「進一步,他們會搞串連,在會內組織秘密小組,聯絡一批相熟的人,最後這批人會參加團體的領導層選舉,就會的工作提供意見,然後加以干預。

滲透教協的,基本上是好人

「滲透教協的人,基本上是好人,他們大多提出他們的意見,沒有搞破壞,工作頗為盡心盡力,沒什麼私心。

「在教協的共產黨滲透者,基本上分兩批﹕

「一批是年紀比較大的,教過書,這批人我不想點名,他們主要在教協第一、二屆的理事會出現。很奇怪,這些左派人士,移民最快,走得最快。」聽罷華叔這一席話,大家都忍不住笑了起來。

「記得有其中一位,他是即將不再參加會務工作的人,有一回跟我一起去送稿(在沒有傳真機和電郵的年代,過去每次教協要發新聞稿,都要找人乘車挨家送到各報館)的時候,跟我說了一番話,他說﹕『司徒,都係你叻,我哋認輸,我哋走頭。』當時我在會內,看他的工作作風、言論,已知他是共產黨來滲透的了。

「每逢開理事會之前,這批人(約六七人,約佔當時理事會的四分之一)都會先到文景樓(教協第一所會所)樓下的餐廳聚頭,討論一下理事會將討論的事務,有時會一同在理事會會議上提出一些意見。我覺得若他們的意見普普通通,對的沒什麼所謂,但有些意見我覺得不對的,我會阻止。

「在教協成立之初,有人曾提議在教協會址扯五星紅旗,我回答說,你可以正式動議提交『會大』討論,說罷,他們再沒有進一步行動。

「有些則很細微的。例如我們搞台灣旅行團,有人曾說,你叫『台灣』不行,應該是『中國台灣』。我回應說,那以後我們帶團去廣州、桂林,豈不是前面也要加上『中國廣州』、『中國桂林』的字眼?他們便再沒有堅持,畢竟他們在理事會內佔少數,加上其他理事都是講道理的。

四人幫倒台 滲透者離開

「這批人,在首兩屆理事會後,再沒有參選,而他們辦事能力也比不上我們,其他人落力得多。

「另一批滲透教協的人,是比較年輕的學聯成員,他們直至1976年四人幫倒台後再沒參與教協工作。這批人其實不錯,很落力做事,不搗亂,不搞鬼,是非分明。四人幫倒台後,他們思想起了變化,有的退出去搞生意,有的離開了教協,之後又再回來。他們基本上是好人,有時提出錯的意見,但基本不產生破壞作用。事實上,教協會務發展一直向前,沒理由做得好好的,走來搗亂吧。

托派反對一國兩制

國民黨低調

「教協內也有些托派人士,但為數甚少,他們明刀明槍跟我們自認是托派人士。有人試過寫一封萬言書,反對『一國兩制』,反對『50年不變』,他們認為社會主義必定勝利,怎可能在港實行資本主義50年不變?

「他們本想在『會大』宣讀他這份萬言書,但我說,『會大』可沒有這麼多時間給你讀完這份立場書,《教協報》也沒版位刊登全篇文章,倒不如你交出這篇文章,放在教協,讓會員拿來看,然後我再在『會大』提及有這篇文章。他對這建議亦無爭辯。

「1990年代初,曾有兩名教協托派人物,其中一位是在拔萃教書的,在事先沒有向警方申請下到新華社請願,結果被警方拘捕及檢控。當時來說,若老師給定罪,會被吊銷牌照,他們遂向教協求助。我便去找當時的教育署長李越挺,李跟我說﹕華叔,我們怎麼會這樣傻,吊銷他們的牌照,我們有酌情權的嘛。

「政治問題,不是左派就是右派,教協內也有一兩名為國民黨成員,但不活躍,且他們無意圖在會搞破壞。他們對我也很坦白,跟我說國民黨在香港有多少個支部,而他則屬哪個支部等。國民黨支部在港的組織散漫,沒什麼能力,反而很幫手,例如在選舉期間。」

與華叔並肩作戰逾30年的教協福利部前主任郭麗英,此刻來到病房,由於較原定約好的時間遲了一點,與華叔「老友鬼鬼」的她邊行邊說﹕「對不起呀,對不起呀,司徒華又鬧我。」

合法鬥爭 不與港英正面衝突

一直堅持守時習慣的華叔,這回沒有責怪這位老朋友,然後繼續談到回歸前港英對教協的監控。

「教協一向遵從合法鬥爭,依足手續辦事,不會跟他們(港英政府)有正面衝突,所以只是最初註冊教協這個工會時,拖了很久也沒批出,一直到73年8月才批准註冊。

「至1970年代後期,香港的壓力團體開始冒升,1978年金禧事件後,英國國會在1979年編寫了一份有關香港的《壓力團體報告書》,內裏列出9個本港團體,教協排首位,其他還包括當時由陳立僑領導的基督教工業委員會(其後由前立法會議員劉千石領導)、香港觀察社及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等。

英國評估﹕中共無法滲透教協

「1979年,香港觀察社的成員在英國拿了這份報告回來給我看,回歸後胡紅玉(行會成員、曾為香港觀察社成員)也拿過一份給我看。我最記得報告提及有關教協的部分,曾有這樣一段的描述﹕『教協是共產黨的滲透對象,如果司徒華一日掌權,共產黨是無法滲透的。』當時我對報告這段內容特別感到奇怪,報告還列出了港英政治部、教育署、民政署及社署等部門對教協的評語。其中教署的評語,主要是關注教協發起的『中文運動』。該署指在不少國家,語言問題會造成重大的政治風波,引起殖民地民眾的反抗,那時教協正推動『中文運動』,所以值得注意。至於社署的評語則不用提了,顯示他們根本不了解教協。」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