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蘋果日報】德國總理默克爾形容德國是一個國民「住得好及開心」的國家,而失業率更自1990年東西德統一後創出新低,但原來風光背後亦存在「黑暗一面」,當地280萬未滿18歲的青少年原來一直活貧窮線下,佔全國同齡兒童人口兩成。他們不少來自單親家庭,由於父母找不到工作,只好捱飢抵餓,專家批評社會出現貧富懸殊現象,與國內的教育制度有關,令不少兒童「輸在起跑線」,很早便被「斷絕」了向上爬的機會。
兒童保護協會(Child Protection Association)發言人指,280萬的貧困兒童大部份來自移民或單親家庭,只有三分一人的父母能找到工作,不少兒童三餐不繼常常捱餓。柏林東部的利赫貝格(Lichtenberg)青年中心為這些孩童提供晚餐,負責人稱「很多青年都問我們『我們何時吃晚餐?我已整天沒吃東西』。」
這些孩童的父母不是經濟有問題,就是因為忙於工作,沒時間為子女煮食,青年中心旨在為青少年提供一個地方,「令他們有家的感覺」。其中一名青少年莉拉(Leila)表示,「我幾乎每天都來這裡,我們一起交談、煮食,玩得開心。」
這些貧窮家庭收入,只有德國家庭平均收入的六成以下,因而被列為活在貧窮線下。赫里爾曼(Klaus Hurrelmann)教授表示,由於經濟環境差,令這些孩子求學時自尊心受創。「孩子感到被排斥,他們無能力參加學校旅行,或開生日派對邀請朋友參加,令他們開始感到羞愧,最後失去自信,在學校中感到很辛苦。」
有批評者將這種現象歸咎於德國的早期教育分流系統,過早將社會地位低或生活條件較差的學生引導到學術水平較低的方向,導致他們只能找到薪金及保障較低的工作,剝削他們向上爬的機會,因而出現所謂「遺傳性貧困」,「這就解釋為何貧窮孩子將來變成貧困的成年人及父母」。
默克爾領導的聯合政府聲言會提高兒童福利、興建更多兒童設施,讓更多父母可以輕鬆兼顧家庭及工作,但反對黨綠黨議員波斯(Lisa Paus)則認為遠不足夠,尤其急切要幫助單親父母,「當兩夫婦分開,貧窮便開始。」
法新社
兒童保護協會(Child Protection Association)發言人指,280萬的貧困兒童大部份來自移民或單親家庭,只有三分一人的父母能找到工作,不少兒童三餐不繼常常捱餓。柏林東部的利赫貝格(Lichtenberg)青年中心為這些孩童提供晚餐,負責人稱「很多青年都問我們『我們何時吃晚餐?我已整天沒吃東西』。」
這些孩童的父母不是經濟有問題,就是因為忙於工作,沒時間為子女煮食,青年中心旨在為青少年提供一個地方,「令他們有家的感覺」。其中一名青少年莉拉(Leila)表示,「我幾乎每天都來這裡,我們一起交談、煮食,玩得開心。」
這些貧窮家庭收入,只有德國家庭平均收入的六成以下,因而被列為活在貧窮線下。赫里爾曼(Klaus Hurrelmann)教授表示,由於經濟環境差,令這些孩子求學時自尊心受創。「孩子感到被排斥,他們無能力參加學校旅行,或開生日派對邀請朋友參加,令他們開始感到羞愧,最後失去自信,在學校中感到很辛苦。」
有批評者將這種現象歸咎於德國的早期教育分流系統,過早將社會地位低或生活條件較差的學生引導到學術水平較低的方向,導致他們只能找到薪金及保障較低的工作,剝削他們向上爬的機會,因而出現所謂「遺傳性貧困」,「這就解釋為何貧窮孩子將來變成貧困的成年人及父母」。
默克爾領導的聯合政府聲言會提高兒童福利、興建更多兒童設施,讓更多父母可以輕鬆兼顧家庭及工作,但反對黨綠黨議員波斯(Lisa Paus)則認為遠不足夠,尤其急切要幫助單親父母,「當兩夫婦分開,貧窮便開始。」
法新社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