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對於讀錯字要罰款,央視《朝聞天下》節目主持趙普表示,只有常用字出錯才會被罰。他說,央視會給每一位主播發一份「基本正音表」,表中收錄了幾百個容易讀錯的常用字。央視還鼓勵主播出錯向觀眾道歉,只要道歉就會免責。「不過這也看運氣,有些人正好播到最後一條新聞出了錯,這樣的話就沒機會道歉了。」
趙普稱,許多時主播也不需要獨立承擔責任。央視實行導播和播音員共同負責制,主播的工作是拿到新聞稿後就從前到後讀一遍,遇到拿不準的字詞就要跟導播溝通,由導播去查。若因導播沒有查而導致播音出錯,主播就可免責,由導播承擔全責。
趙普撐沒吹毛求疵 標準須遵守
他說自己也曾讀錯字,但因不是常用字,沒被罰。如舟曲泥石流發生後,他第一時間報道這則新聞,當時他將「舟曲(qū)」讀成「舟曲(qǔ)」,但就沒有被罰錢。因為舟曲這地名並不常用,而且舟曲泥石流屬於突發新聞,新聞稿到手時還新鮮滾熱辣,搶的就是速度,根本沒時間細查,故出現小錯誤是可以原諒的。加上,他及時向觀眾道歉並更正讀音,故免除處罰。但趙普稱,也曾出現加重懲罰的情况,有同事因讀錯一位外長的名字,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結果她的處罰金額也相對加重。
趙普不認為央視對主播吹毛求疵,「普通話就像語言中的法令,我們都要守法,守法則必須要有一個模範標準,我們作為中央級電視媒體的播音員,應該要去樹立這個標準」。但他也認為對主播的錯誤採取適度的寬容,「若一個播音員在播音時凈想着哪個字會不會讀錯了,那麼一定不會完全投入,也無法顧及更好地傳遞新聞」。
主播互提醒 免失誤重犯
趙普稱,主播間有一個互相提醒的原則:若在播音中遇到容易讀錯的字詞,就會順手把這個字詞及其正確的讀音寫在大家看得見的地方,以免下次有同事出現失誤。他坦承沒當主播前,很多詞語如人名、地名是沒機會接觸到的,只有當了主播才知。他認為一個人不可能掌握所有字詞的發音,「一個普通人大約認識2000個漢字,而漢字的總量超過8萬個」,所以主播常與《新華字典》為伴。
南方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