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沈旭暉電腦中的Excel,除了記錄收支之外,亦記錄了他的人生。「我喜歡將時間也segmentise(分段)。」他認為好好記錄才知道自己花多少時間在每一類事情之上。
他對自己畢業回港之後的日子也有規劃,第一個10年,希望能高調一點,爭取機會推廣他所愛的學科國際關係。踏入第二個10年,他就希望自己可以減少曝光,推廣的工作由別人來接棒。
回港首10年 志在推廣國際關係
沈旭暉在2003年回港後,有上電台做節目、到有線電視借世界盃的話題講國際關係、創辦智庫組織Roundtable、做了多個政府諮詢組織的成員(見表)、2009年特區北上的國慶觀禮團中他更是其中一人,且是最年輕的一位。爭取認受性及知名度,他已達到一定效果。
第一個10年只剩下兩年,那麼他會怎樣部署下一個10年呢?「我從來都不希望成為一個公眾人物,只希望將我讀的東西推廣。之後當然希望有人來接班。」然後他想多做策劃的工作,例如辦一份單純談國際時事的月刊,另一個心願是多學外語。
他最關注的是香港人不太着重社會科學的學科。「香港的價值觀覺得social science(社會科學)不是專業學科,外國很不同,例如在一份不是很頂級的雜誌做採訪,年薪可以過百萬港元,在香港這已是總編輯的薪酬。」
沈旭暉兩年前轉到教育學院任教,職級也跳了一級至副教授。「我也付出了不少努力,在大學教書便要不斷寫Journal(學術論文),因為只有這樣做,才能繼續玩這個遊戲。」即使他對這政策不盡同意,但「也要跟到規矩,才能玩贏它。」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