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位於干諾道西的中聯辦大樓,在02年興建一個大花槽後,令行人路闊度由9米收窄至3米。不過有議員指出,中聯辦屬政府部門,門外通道理應要有4.5米,質疑政府違反規定。保安局長李少光昨日回覆時,拿出一套「人流標準」,指該處人流量小,加上未有市民投訴,闊度已合乎規定,這個說法與規劃署早前的回覆亦有不同,令中聯辦行人道的闊度規定,演變成有「三個版本」的羅生門事件。民主黨甘乃威表明,將發動市民向當局投訴。
民主黨將發動市民投訴
自02年以後,中聯辦門外出現一個6米闊的花槽,以致團體每到中聯辦外示威時,因為通道太窄與保安及警員發生推撞,09年聖誕節更有支聯會常委因為衝入大樓,而被檢控。
民主黨甘乃威昨日在立法會提出質詢,質疑中聯辦外通道只有3米,是違反規定,因為該處屬「政府、機構或社區設施」用地,根據《運輸策劃及設計手冊》,行人路闊度最少要有4.5米。「那裏已淪為政治花槽,妨礙香港市民有秩序地向中央政府表達意見。」要求當局拆除花槽。
李少光在回覆時則拋出另一套原則,指該段路在早上繁忙時間,每分鐘最多只有8人,而根據《運輸策劃及設計手冊》,每分鐘人流少於60人的通道,最少有2米闊,因此中聯辦是符合規定。李少光又強調,當局至今未接獲當區居民投訴,因此政府不會拆毁花槽。
李少光﹕人流少通道 最少2米闊
對於李少光的回覆,甘乃威反駁指雖然路段平日使用量較低,只有在中聯辦大樓旁的昌寧大廈居民出入,但每逢示威活動,該段則變得擁擠,「示威人數可多可少,最少有10人,最多可達逾萬人!」他更計劃發動當區居民及組織,向當局投訴,以圖迫使政府拆掉花槽。
不過,政府規劃署上月接受電子傳媒查詢時,就指出上述段路屬「住宅密度第1區」,根據運輸署要求,行人路闊度需達3.5米,換言之中聯辦未符要求。對於保安局及規劃署回覆有分歧,本報昨再向規劃署查詢,但署方未有正面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