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在國家主席胡錦濤訪美前夕,美國財長蓋特納(Timothy Geithner)與中國官方新華社「隔空對罵」。蓋特納周三發表措辭強硬演說,指中國應允許人民幣升值、削減政府貿易補貼,並停止侵犯知識產權,他警告中國若不加快改革步伐,將影響中國擴大投資美國市場的進展。新華社則指出,蓋特納迴避了美國人為干擾中國企業投資的真實情况,對中國企業存在歧視。此外,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升穿6.6,創下2005年來新高。
蓋特納美國時間周三在華盛頓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就中美經濟發表講話,指中國政府應減少對企業提供隱性補貼,包括低成本融資、土地和能源等方式,因為「與中國企業在世界各地競爭的美國企業,需要一個更加公平的競爭環境」。
在人民幣匯率方面,蓋特納表示,人民幣現時每年升值約6%,加上通脹因素,實際升幅接近10%,已經「相當可觀」,但仍未足夠。他指出,「人民幣匯率調整不是要不要做的事,而是非得要做的事」,匯率調整愈慢,對通脹的影響就愈大。蓋特納警告,中國若不在匯率、補貼及知識產權問題上改變,將影響中國企業打入美國市場。他說,對於中國關心的問題,「我們願意取得進展」,但強調「我們是否能推進這些進展,將取決於中國的進程。」他稱,若中國不改變,這些目標就會遭政治反彈,美國國會的「反華情緒」是中國關心的,「也需要關心」。
匯率實升10% 稱仍未足夠
對於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崔天凱周三表示中國擔心所持巨額美國國債的安全。蓋特納反駁,指崔天凱的言論「沒有新意」。
昨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公布,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升破6.6,達到6.5997,創2005年以來匯率改革以來的新高。外交部發言人洪磊昨日被問及蓋特納言論時,僅溫和重申中方將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願與美方努力達至共贏。
新華社斥美找藉口
但官方新華社晚間發文指斥蓋特納實際上是在「牽強地為美方的錯誤做法尋找藉口」,指近年中國企業投資美國的失敗,無不是美方公開以「國家安全」為由人為阻撓的結果。美國指中國國企的投資有政治和外交意圖,是將正常的商業項目泛政治化。
新華社引述商務部數據稱,美國在華企業每年獲利最少800億美元(6240億港元),但截至2010年10月底,中國企業在美非金融類直接投資僅約42.2億美元(329億港元),嚴重不對等。對外經貿大學中國世貿組織研究院副院長屠新泉稱,如果美國不改變歧視態度,即使中國在知識產權保護和匯率問題上滿足了他們的要求,中國企業赴美投資環境也不會有實質改善。
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毅夫前日說,中美存在分歧「不足為慮」,「走路時左腳還會絆右腳,夫妻之間也會吵架,何况是中美兩個大國之間呢」。他相信胡總訪美能令雙方關係向前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