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前人種樹,後人乘涼,運動員為自己勇奪殊榮的同時,原來亦為同業爭取資源與福利。賽艇港將近年屢有佳績,令資源「滾滾來」,香港賽艇隊教練黃志偉指運動員在役及退役支援皆增,若需要幫忙可主動求援。
運動員收入可算「論功行賞」,大賽中摘金奪銀,資助額自然增加;若運動項目知名度增,亦能吸引贊助,取得更多撥款和資源。黃志偉執教25年,培訓6代亞運選手,見證體壇變化,「近四五年支援增多,體院支援部門每日有八九個職員工作,大專院校樂意招收運動員入學,政府支援多元化,還有運動員就業及教育計劃(HKACEP)」。
前艇手翁嘉茵直言「眼紅」師弟妹所獲支援日豐,打趣說︰「不知幾想返入嚟,成日問自己點解唔遲多幾年先出世。」她憶述當年全職訓練,日間練艇拉機健身共6小時,晚間有英文教師到中心為他們補習,但今天支援更多,「體院可安排電腦課或英文課等等」。
退役現役亦可申請
其實,翁嘉茵也是受惠者,她是首批藉港協暨奧委會轄下HKACEP找到工作的退役港將。計劃於07年啟動,獲政府一筆資助850萬元,現靠商業贊助及捐助維持,供現役及退役不多於4年的全職運動員申請,提供就業輔導、課程、工作坊、進修、獎學金等。計劃經理、前滑浪風帆選手黃德森稱,至今約有160名現役及退役運動員申請各種支援,其中逾10名退役運動員藉此找到工作,「除了精英項目,74個本地體育總會會員皆獲支援,接觸面廣泛」。
支援機制已在,只待運動員伸出自助之手。黃志偉亦說運動員在役時已需裝備自己,為退役後生活鋪路,「畢竟無話做咗10年運動員等於一個學位」。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