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亞洲各國加緊出招抗通脹。繼泰國周三加息後,韓國央行昨亦突然宣布調高基準利率1/4厘,升至2.75厘,以紓緩因糧價及商品價格急漲而加劇的通脹壓力。韓國政府同時還發布一系列穩定消費物價措施,顯示亞洲多國已將應付通脹,放在當前挑戰的第一位。
抗通脹成亞洲各國首務
亞洲各央行最近都紛紛加息,試圖阻止通脹。泰國央行周三才加息1/4厘,中國大陸和台灣近期也提高利率來遏抑通脹。韓國今次突跟隨亞洲其他央行調高利率,很多經濟學家均表驚訝。之前路透社對16名分析師的調查,有14名預計韓國在去年兩度加息後,本月將保持利率不變。分析家現估計,韓國央行最早有可能在2月再次加息。韓國12月消費價格通脹年率為3.5%,是連續第4個月高於3%,至於生產價格通脹年率,更創了兩年的新高,達5.3%。韓國央行預測,消費價格通脹將由2010年的2.9%,升至今年的3.5%,儘管分析師認為,今年通脹有機會高達4%,直逼央行通脹目標2%至4%的上限。
兩岸印度泰國均加息
總統李明博上周已下令取強硬行動,壓抑通脹,目標是要令通脹今年內保持在3%左右。央行承諾在檢討利率時,會將注意力放在物價上,財政部亦承諾將盡一切能力讓通脹受控。財務部聲明指出,上半年的首要任務是穩定價格,打擊通脹。
除了央行宣布加息,韓國政府昨亦宣布一系列穩定物價措施,包括凍結公共服務(如電力和天然氣)收費,及密切監測廣泛用於低收入和中產家庭的消費品的價格變動。當局同時宣布調低咖啡豆和奶粉的關稅,提早增加新的住宅樓宇供應,以及將國營建築公司未能出售的樓宇單位,租予低收入家庭。
市場預期,印度央行亦將於本月底加息。雖然印度昨公布11月的工業生產增長,由10月的11.3%,大幅放緩至2.7%的20個月新低,顯示經濟正在降溫,但經濟學家預期,這不會阻止央行決心加息壓通脹。印度過去一年通脹猖獗,央行自去年3月以來已6次加息,成為自2008年金融危機後,在加息上最急進的央行。
加強資本管制 資金流出亞洲
隨着市場預期亞洲多國會加緊實施資本管制打擊通脹,近期亞洲多國如印度、韓國等都出現資金流出的趨勢(見上圖)。有分析師指出,以加息去壓抑通脹,並非全無風險,皆因高息是吸引國際資金的磁石。分析家預計,亞洲央行會繼續於全年緊縮貨幣以遏制通脹,但也不會太急進,以免危及復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