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由1999年人大釋法至今,一班港人在內地出生子女足足苦等12年,要成為「超齡」子女才有機會來港。為何政府遲至今天才讓分隔兩地的家庭團聚?政府消息人士透露,中央對於有關政策的立場一直嚴謹,擔心開綠燈後會登時有大批人湧港,衝擊香港經濟穩定。那為何如今是合適時機?中港兩地評估後認為,內地經濟近年持續起飛,部分超齡子女會覺得「留在大陸比來香港好」,如今開通政策相對風險較低。
料多青壯來港注新血
是次港府以人道理由,批准超齡子女來港,目的是讓他們跟居港父母團聚。政府消息明言,政策與輸入專才及投資移民不同,非為吸納人才,故不會考慮申請人的學歷技能背景。
既然內地經濟蓬勃、機會處處,高學歷的專業人士多選擇留下,來港的很大機會就是低學歷低技術者,欲來港找機遇,這可會加重香港的福利負擔?官員認為,是次獲批來港的大多是25至40歲中年人,可為香港老化的人口注入新血,亦不相信全數來港者都會領取綜援。港府會有配套協助他們適應生活及搵工,「關鍵是他們願意走出來工作」。
外界擔心這批超齡子女已屆中年且育有兒女,他們取得香港居留權後,其下一代也將遷港,假如他們本身沒工作,家人亦需公帑照顧,最終或出現「連鎖效應」致福利開支大幅膨脹。官員指出,超齡子女下一代教育水平必定有所提升,未必一定是負擔。而日後下一代來港安排,需按一般單程證制度審批。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施麗珊指出,新移民來港都想找工作,無奈他們在內地的學歷經驗卻不被承認。她說,有護士、電腦程式員等專才來港後,只能從事地盤散工、清潔、茶樓傳菜等,建議政府訂立新移民就業政策,制訂學歷經驗銜接基準,鼓勵僱主聘用新來港者。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