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通脹壓港 買人幣中資股抗衡長青網文章

2011年01月1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1月17日 05:59
2011年01月17日 05:59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麥萃才說2011年一個焦點,是全球通脹兩極化,歐美日會陷入通縮危機,但新興市場則會為通脹升溫而煩惱。他指香港的通脹率有三成是食品價格,而大部分食物是由內地輸入,在內地通脹加上人民幣升值之下,食物價格必定飈升,買人民幣也只能抵銷部分的通脹影響。

內地食品漲價 港深受影響

「去年底內地食品價格升了11.7%,而全年人民幣升值3.6%,對香港來說,輸入內地食品即已漲價15%,在這情况下快餐店必定加價……持有人民幣不能完全解決入口通脹的問題,但可解決一小部分。」他指今年人民幣會升值5%至6%,加上買入人民幣債券收取的2厘利息,年回報7%以上已屬不錯。

根據2008年的經驗,當內地通脹率飈升時,人民幣升值的速度亦會加快(見右圖)。

麥萃才指在美國經濟有望復蘇之下,油價今年有機會衝上每桶100美元以上,油價上升,可以製造乙醇的玉米,自然也會漲價。玉米是禽畜業的飼料,必然會帶動食品價格上漲。「有人計過生產一斤肉,約需8斤飼料,玉米推動食品價升,2008年我們已見過。」

他說港府在這方面可以做的很有限,早前公布引入冰鮮牛肉,是穩定供應的一個方法。但食品價格在甲類通脹率(即月入2萬元以下的家庭)所佔比例超過三成,他們受通脹的打擊,會特別直接。

港府招數有限 低收入戶打擊大

所以他建議小市民買點人民幣,作為抗通脹之用。若有餘錢的亦可以買入中資股。麥萃才看好受國策支持的行業,例如內地強調和諧社會,加建保障性住房,相關的建築股、水泥股及鋼材股必定可受惠。另外,中央全力催谷高速鐵路興建,相關的企業亦可看好。內地高收入人士受通脹蠶食收入的幅度較小,所以內地高檔消費品股亦可以看高。

買樓抗通脹未必好

很多人認為買「磚頭」是對抗通脹的最佳方法,但麥萃才認為香港樓市會受到政府政策所左右,而在內地置業,放租亦風險頗大,所以他認為單純為抗通脹,買樓未必是好方法。

但若果有置業的需要,又可能有不同想法。「首先要問下自己是否有能力買樓,可以的話,再問問是否住在一間自己擁有的屋,會令你住得安心一點,然後要再問問現在是否買樓的好時機。若果以上3個問題,任何一個有疑問的話,都應該要想清楚。」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