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二次科網熱潮正在開展長青網文章

2011年01月1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1月17日 05:59
2011年01月17日 05:59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半導體股在科網股熱潮時盡領風騷,半導體股指數(SOX)(圖1)曾由1998年的200點升至2000年的1362點,然後大幅下跌至2002年的209點,恍似是一場春夢。而2004至2007年間,半導體股指數三度反彈至540點至560點,在金融海嘯時,指數跌至167.55點,最近才升越400點,與高位還有很遠的距離,半導體股似乎不甚受市場歡迎,反觀納斯達克指數已升破2002以來的高位,標普500指數中價股細價股指數更早已升破科網股熱潮時的高位。附圖2是標普500(SPX)納斯達克(NDQ)半導體股指數和半導體制造儀器股指數(S5SEEQ)的比較。

半導體股指數由30隻股票組成,首五隻比重最大的股票是Applied Material(AMAT)、Texas Instruments(TXN)、Broadcom(BRCM)、英特爾(INTC)及Marvel Tech(MRVL),共佔指數36.6%,甚有代表性。這五家公司在2004年的營業額及每股盈利分別是8億/0.87美元,125.8億/1.1美元,24億/0.51美元,342億/1.15美元,8.2億/0.24美元,最近4季的營業額及每股盈利9.5億/0.87美元,134.45億/2.4美元,62億/1.84美元,427億/2.01美元,35.5億/1.34美元,清楚可見除了一個數字之外,其餘都比2004時高,而且是高得多,可是半導體股指數卻仍比2004年的水平低。

市場不重視半導體股

本月初,Samsung宣布2011年投資480億美元(+18%),增聘2.5萬名工人(+11%),70%的投資用於廠房設備,液晶顯示器及發光二極管各獲50億美元的好消息,但半導體製造儀器股在當日照樣下跌,這不是這個界別見頂,而是資金回吐,也是市場不尊重半導體股的一個例子。市場,特別是證券行的分析員,普遍有一個傾向,認為半導體股的營業額及每股盈利增長不能維持——雖然上述公司的營業額及每股盈利增長近7、8年來大都是持續上升的。除了質疑營業額及每股盈利增長之外,一個常見的疑問就是半導體公司不能維持毛利率和淨盈利率。總之,就是對半導體公司的數字不信任。

這些分析員心態其來有漸,但簡單來說是對科網股泡沫的一個反動。科網股泡沫時,分析員報告大都牛氣冲天,洋溢着明天會更好的情緒。科網股泡沫爆破之後,分析員來個180度轉身,以戰戰兢兢的心態,寧枉無縱的筆觸來對待科技股,其中半導體股是最被這種改變「照顧」的界別。市場對半導體股的看待可以說是由極樂觀轉為極保留。

對股票有點認識的朋友,都明白股價的一個方程式是由每股盈利乘以市盈率,每股盈利以公司控制的,市盈率則是由市場決定。通常市盈率反映了市場對公司後市的預期,預期愈高,市盈率愈高;預期愈低,市盈率愈低。這樣會出現一個有趣的情况﹕公司盈利上升,但市盈率收縮(multiple contraction),於是股價下跌。

市盈率未反映增長前景

由2003初至2010年底,AMAT的最高市盈率是192倍,最低市盈率是12.8倍,平均數是42倍,現在是16倍;TXN的最高市盈率是58倍,最低市盈率是10倍,平均數是24倍,現在是13.5倍;BRCM的最高市盈率是341倍,最低市盈率是19倍,平均數是65倍,現在是23.6倍;INTC的最高市盈率是38倍,最低市盈率是9.5倍,平均數是20.6倍,現在是10.4倍;MRVL的最高市盈率是232倍,最低市盈率是12倍,平均數是66倍,現在是13.8倍。可見市場不肯賦予半導體股較高的市盈率,這正是半導體股股價未能隨盈利增長的原因。市盈率是一個觀感的問題,何時改變,怎樣改變是一件很微妙的事,沒有一定的規律,大體上剝復往返,陰陽互轉是逃不掉的。從時勢來看,一陽來復實有可能。我在12月及最近香港電台e線金融網訪問時已提過半導體製造儀器股的投資價值,在12月18日即日觀點欄指「雙X(BKX銀行股,SOX半導體股)指數一同向上更是傳統的牛走勢」,在12月20日指「房屋概念及半導體股是當下有趣的投資概念」。

上周五英特爾(INTC)宣布業績優於預期,然股價下跌,藉口是它大增資本性開支至90億美元,會影響盈利率(這是廢話,英特爾不升不如說是因為它是被過分分析、了解的股票),其他半導體股,尤其是半導體製造儀器股大升,半導體制造儀器股指數(S5SEEQ)單日升7%。

話得說回來,不尊重是指整體而言,個別半導體股也有早創歷史新高的。要明白的是半導體與現代經濟息息相關,什麼用品都好像脫不了半導體,半導體需求與經濟增長多成正比,金融海嘯使人擔心經濟增長,因而擔心半導體需求合乎情理。但是經濟增長比淡友估計的好得多,更重要的是一些行業/一些產品的增長,是比整體經濟增長及半導體業增長高得多的,簡單的例子便是發光二極管、平板電腦、醒目電話、映像播送、網絡管理等。市場有的是醒目投資者,不會不知道這個道理,紛紛追買這些新潮流產品公司。過去1年以來,半導體股指數上升了28%,我以這些新生代/新潮流產品公司造了一個熱火半導體股指數,同期表現是上升93%。

熱火半導體 表現突出

由2009年開始的升市有一個特點,就是強勢股非常強勢,回調幅度很低,新生代/新潮流產品公司股價亦是如是。近月來,市場又再憧憬經濟復蘇,現在回吐的模式是大周期增長股(secular growth)總是大漲小回,「貪心」等候大回吐才買入只會痴痴痴地等,蘋果(AAPL)的股價便是絕佳例子。在諸多增長股中,半導體是最具槓桿性的——不要只想着過去的知名半導體公司(一個例外是在科網股熱潮時曾瘋狂上升的一些半導體網絡股——這是我的「劫後餘生」概念中的一員),明天是屬於新生代的,半導體股指數(SOX)已非反映增長型半導體股的最佳指數。

要牢記的,是一個界別之內是有很多次界別的,最賺錢的投資是能找出最紅的次界別,這需要踏實的微觀分析。當然,捉到宏觀大勢是賺錢的捷徑,這裏說一句「大」話:我覺得第2次科網股熱潮正在開展,這是大趨勢。

李順威

shunwailee@hotmail.com

《每日觀點》見http://www.mpfinance.com/lee.htm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