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胡總話中話 美國未必懂長青網文章

2011年01月1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1月18日 05:59
2011年01月18日 05:59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清華大學中美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孫哲對本報表示,胡錦濤今次罕有接受美國媒體書面訪問,無論形式與內容上均屬「創新」,有助營造領袖魅力,表明中國願意「溝通」,但中國語言在表述上一向含蓄,在關於美元為本位的國際金融體制等方面,胡總今次明顯「話裏有話」,美國人未必聽得懂。

接受書面訪問「創新」

孫哲說,中國領袖從江澤民時代起開始接受外國電視採訪,現已進入到平面媒體,逐步懂得通過公共外交,對內引導教育民眾、對外宣示解釋政策:「相對電視來說文字更長久,中國近年來被指『傲慢』,因此也希望用各種方式變得受歡迎和尊敬,讓美國老百姓感覺到中國領袖靈活、善談、樂意溝通。」

但中美的語言表達習慣截然不同,「打個比方,我說中國人講話就像包子一樣,吃了半天才吃出餡兒來;美國人則是pizza,香腸還是奶酪什麼的全在上面了。」孫哲說,胡總的言辭客氣,釋出中方善意,但表述微妙,美國人未必聽得懂,需要仔細閱讀。

委婉呼籲美國自我約束

孫哲舉例,在回答美元作用和人民幣國際化問題時,胡錦濤表示現行國際貨幣體系是歷史形成的,美國貨幣政策會對全球流動性和資本流動產生重要影響,應保持美元流動性的合理穩定,「這等於是承認了美元本位的國際金融體制與規則,胡總雖沒說應終結美元的霸權地位,但又隱喻表達了應允許這種體制規則有所變革的意思,如讓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向發展中國家擴權;胡總也委婉道出了中國的難處,希望美國自我約束,不要不負責任地推出量化寬鬆政策、強壓要人民幣匯率升值。」

明報記者 王艷喆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