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胡奧會成果 美輿論不樂觀長青網文章

2011年01月1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1月18日 05:59
2011年01月18日 05:59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布熱津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較早時將今次胡錦濤訪美,視為自鄧小平30多年前訪問美國以來意義最重大的一次,但美國輿論對今次訪問能否達成成果並不樂觀,《紐約時報》昨更指胡錦濤是中共歷來最無力的領袖,難以寄望他促進中美關係。

鄧小平1979年訪美時任國家安全顧問的布熱津斯基,較早時在名為《如何與中國為友》的文章稱,應把握胡錦濤訪美機會,進一步確認中美關係,促進兩國在全球的建設性合作。但這種樂觀看法在美國曲高和寡,右派輿論更不客氣轟他「不切實際」。保守派智庫中國問題專家葉望輝(Stephen Yates)也斥其看法「愚蠢」,因為中國並無意當一個負責任的承擔者。

《紐時》﹕是中共最無力領袖

美國輿論對今次胡奧會不寄予厚望,部分是基於美國對中國領導層的評估。國防部長蓋茨(Robert Gates)早前曾稱胡錦濤對殲20試飛「似毫不知情」,部分反映了美國輿論對胡錦濤的印象。《紐約時報》甚至揚言,胡錦濤「可能是中共歷來最無力的領袖」,權威難以跟鄧小平以至江澤民比擬。在美國輿論看來,中國現時各利益集團各據山頭,國家大事再不是國家主席一人說了便算。蓋茨的恩師、前國家安全顧問斯考克羅夫特(Brent Scowcroft)便說:「(中國的政治)體系目前出現的混亂,遠多於20年前處理中美關係時所見的。軍方不再像從前在體系之內,擁有更多自主權,其他人也愈益如是。」

中國領導層明年換屆亦是美國輿論不對胡奧會寄以厚望的原因。美國前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包道格(Douglas Paal)坦言,由於中美關係有很多棘手問題,這次訪問「意義相對空洞」,意義於在胡錦濤最後兩年的任期給他面子,補償喬治布殊上次接待胡錦濤的粗心大意,給他面子以鼓勵他推動中美關係,胡錦濤也會樂於在中美關係有所建樹,「若籌備得當,這次訪問將為改善中美關係創造契機,否則,那將是困難重重的訪問。」

明年換屆 美國對胡不寄厚望

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亞洲研究主任伊科洛米(Elizabeth Economy)指出,國務卿希拉里(Hillary Clinton)、財長蓋特納(Timothy Geithner)等高官在胡奧會前對中國「不尋常的坦白」,已預告美國意識到中美合作前景困難。

(系列之四)

明報記者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