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在近日,慧雅與友人談開樓市,提到近日本港樓市的氣氛是不斷轉佳。基本上,慧雅的觀察是,不少人都怕在農曆年後樓市會現小陽春,買不到樓,以及業主會不斷反價,因此趁現在業主普遍仍「有得傾」時快快買入,以免夜長夢多。但如此一來,業主就更加「吊高來賣」,叫價亦愈來愈進取。也因如此,盤源就愈來愈少。
在最初,政府的原意可能是令到只求短炒的買家卻步,但殊不知市場上只圖短炒的人其實未必真是那麼多,在驅走了炒家後,長線投資者和潛在用家可能會更放心入市。現在令不少感到驚訝的是,原來香港資金實力雄厚的投資者和用家有這麼多。基本上,放諸全世界,1000萬港元都是一不菲的數目,但在香港的物業市場,似乎1000萬元也不是什麼特別貴價物業,在港島區,1000萬元其實不是可買到很多東西,這究竟反映着什麼,一時間慧雅也思之惘然。
土地不足 富者湧入
慧雅認為值得留意的,是本港較大單位的總存量不多。根據政府的數字,有100平米或以上室內面積的單位,全港不足8萬個,但在香港,富裕和中高收入人士的數目,又會否比8萬個少?以慧雅之見,香港樓市目前的情况,與香港已持續數10年土地供應不足有關。在此之上,慧雅覺得本港社會在近年來,卻多了一批財富與收入皆甚為可觀的人士,他們有部分是來自內地,亦有部分是華僑,更有一部分是來自海外。基本上,這些就是慧雅所講的所謂社會上首百分之三十或更少的人,以慧雅之見,只是這批人再加上本地的富人,可能已足以撐起本港經濟,這點宜加以留意。
施慧雅
mscya88@yahoo.com.hk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