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李嘉誠分拆碼頭星洲上巿長青網文章

2011年01月1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1月19日 05:59
2011年01月19日 05:59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屢屢把握高位沽貨的李嘉誠,再次施展財技「賣產」。他擔任主席的和記黃埔(0013),昨日公布打算把香港和深圳貨櫃碼頭資產分拆到新加坡上市,只會保留小量股權,市場估計可套現三四百億元。和黃今次不惜大幅度減持珠三角兩大港口主要權益,卻保留長三角港口資產,被視為看淡珠三角區域的出口前景。

料可套現三四百億

和黃擬以商業信託基金形式,將多個深、港碼頭權益「打包」在新加坡上市。「打包」出售的資產,除了葵青4、6、7、8及9號碼頭權益外,還包括深圳鹽田國際集裝箱碼頭一、二、三期的部分權益(見圖),不過和黃出售資產的方法有別於港人熟悉的公司新股上市,而是透過類似房地產信託基金(REITs)形式的商業信託基金(Business Trust),將碼頭資產注入和記港口集團信託(HPH Trust)後再出售基金單位,變相將資產分拆。

港沒商業信託基金法規

由於香港尚未有涉及商業信託基金的相關法規,因此和黃申請將和記港口信託的基金單位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上市,並會出任和記港口信託的託管人經理,和黃表示,最終只會持有該信託約25%已發行基金單位。市傳和記港口信託的集資規模介乎30億至60億美元(約234億至468億港元),若以上限計算,將會是新加坡交易所有史以來集資規模最大的招股活動。

料星洲交易所最大規模招股

以往無論是出售英國的「Orange」、印度的電訊業務,抑或是分拆TOM集團(2383)上市,和黃都能夠把握周期的高峰,以高價出售資產或分拆。和黃今次出售的,是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支持該公司高速發展的葵青貨櫃碼頭。受到內地港口競爭,本港碼頭業近年幾無增長,和黃數年前已開始減持本港碼頭權益(見表)。

今次叫人意外的是,和黃同時不惜分拆苦心經營近20年的內地第二大港口鹽田港,但保留上海、寧波等位於長三角地域的港口權益。有熟悉和黃的投資銀行家指出,李嘉誠此舉似是看淡珠三角出口業的前景,因而盡量沽售套現,與和黃以前的賣產模式相似。

根據和黃2009年年報顯示,香港及深圳鹽田港的「息稅前盈利」(EBIT),分別倒退17%及19%,兩地碼頭近年的增長,也遠遠不及上海,已被逐步拋離。

和黃董事:分拆基於財務安排

和黃執行董事陸法蘭昨在電話會議中卻多次強調,深、港碼頭前景秀麗,分拆只是基於財務安排,以信託基金形式出售資產後,有關碼頭業務變成財務自主,但由於和黃全資擁有基金託管人經理公司,因此不改和黃對碼頭業務的管理控制權。

和黃表示分拆將會帶來特殊收益,籌集的資金將有利和黃減債以及繼續擴充港口、基建等其他業務。券商對和黃的計劃反應正面,認為有助和黃反映潛在價值,摩根士丹利指出,分拆有助和黃每股增值2.7元。

穆迪企業融資部董事總經理劉長浩表示,和黃分拆中港港口業務於新加坡上市,可以一次過籌集大量資金,若資金用於還債,則對評級有正面影響。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