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積聚大量海洋垃圾及微塑膠的「太平洋垃圾帶」(圖)日益擴大,面積達160萬平方公里,是台灣面積40倍。垃圾帶位於美國加州及夏威夷之間海域,是許多海洋生物棲息地。
仍在不斷擴大
荷蘭海洋潔淨基金會與丹麥奧爾堡大學團隊為掌握垃圾帶的情況,透過在水上採樣及高空觀測,估算了最新的垃圾總量。研究指,海面垃圾總量為8萬噸,而微塑膠佔總垃圾量的94%,是2014年估算數字的10倍。研究人員指該污染「很有可能仍在加劇」。
垃圾帶的形成,是因為負責流通海水至各地的海洋環流,把海岸的垃圾,集中捲進環流中心內。現時海洋有3個較大的垃圾帶,當中以「太平洋垃圾帶」最為人熟悉,另外還有同位於太平洋的「西垃圾帶」及「北太平洋亞熱帶聚合區」。
垃圾帶裏大多為微塑膠,美國「海洋垃圾計劃」發言人帕克(Dianna Parker)指即使船隻經過垃圾帶範圍,人們也未必可憑肉眼立即發現這些細碎的「微塑膠」。這些微塑膠是由塑膠垃圾,經日積月累的海浪沖刷及其他環境因素,變得細小;也有部份為個人護理產品中的塑膠微珠。不少鳥類及魚類會進食微塑膠,它們對海洋生態影響深遠。
即使人們現要着手「太平洋垃圾帶」清理垃圾帶的微塑膠,也不容易。帕克指,在一年裏出動67艘清理船隻,也只能清走1%的「太洋垃圾帶」垃圾,當中因為垃圾帶範圍極廣,集中位置不停在移動。因此,最可行緩和問題的辦法,還是從源頭減廢着手。
共同社
仍在不斷擴大
荷蘭海洋潔淨基金會與丹麥奧爾堡大學團隊為掌握垃圾帶的情況,透過在水上採樣及高空觀測,估算了最新的垃圾總量。研究指,海面垃圾總量為8萬噸,而微塑膠佔總垃圾量的94%,是2014年估算數字的10倍。研究人員指該污染「很有可能仍在加劇」。
垃圾帶的形成,是因為負責流通海水至各地的海洋環流,把海岸的垃圾,集中捲進環流中心內。現時海洋有3個較大的垃圾帶,當中以「太平洋垃圾帶」最為人熟悉,另外還有同位於太平洋的「西垃圾帶」及「北太平洋亞熱帶聚合區」。
垃圾帶裏大多為微塑膠,美國「海洋垃圾計劃」發言人帕克(Dianna Parker)指即使船隻經過垃圾帶範圍,人們也未必可憑肉眼立即發現這些細碎的「微塑膠」。這些微塑膠是由塑膠垃圾,經日積月累的海浪沖刷及其他環境因素,變得細小;也有部份為個人護理產品中的塑膠微珠。不少鳥類及魚類會進食微塑膠,它們對海洋生態影響深遠。
即使人們現要着手「太平洋垃圾帶」清理垃圾帶的微塑膠,也不容易。帕克指,在一年裏出動67艘清理船隻,也只能清走1%的「太洋垃圾帶」垃圾,當中因為垃圾帶範圍極廣,集中位置不停在移動。因此,最可行緩和問題的辦法,還是從源頭減廢着手。
共同社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