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廣東省最新公布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簡稱「十二五」規劃)中,提出「製造業高級化和工業適度重型化」,發展造船、重型裝備、高新技術等「先進製造業」,並大力推進核電、風電等清潔能源。有學者指出,傳統的出口加工業已經令廣東發展難以持續,走「輕工業—重工業—高新科技」是必然的道路,港商若仍然從事紡織、造紙和低端電子產業,廣東將不得不拋棄這部分港商。
在整份「十二五」規劃中,最少提到5處正在興建的核電站,包括深圳嶺澳、汕尾陸豐、台山等,韶關更是中國首個內陸核電站,它們的總裝機容量約2000萬千瓦,意味着它們若同時連續發電3個月,就夠全港一年用電量。
建5核電站 設高鐵修造基地
為之配套的,還有廣州南沙核電裝備基地和台山核電裝備基地,這兩大基地除供應本省核電廠外,還可向其他省份甚至外國的核電廠出售設備。同時,在廣州花都、番禺和江門新會分別會建成高鐵列車及軌道交通列車的修造基地,珠海則會建設民用飛機製造基地。
廣東省的5年目標,是要有3至4家主業務收入逾100億元(人民幣.下同)的重型裝備製造企業,同時,湛江、惠州、揭陽和茂名四大石化基地煉油能力超過每年1億噸,廣州龍穴、中山、珠海三大造船基地的造船能力要超過800萬噸。至2015年即「十二五」結束時,先進製造業增加值佔大中型工業增加值50%,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則要佔到26%。
此外,諸如新一代平板顯示器、4G通訊、雲端計算等新型電子信息產業,以及電動汽車、新能源、太空、生物醫藥等則被列作「戰略性新興產業」,至2015年規模要突破2億元,其增加值要佔地方生產總值(GDP)10%,並要打造世界級電子信息產業基地。
爭取國家級科研中心落戶
為能夠支持這些產業發展,廣東省爭取到眾多國家級科研中心到廣東開「分店」,包括國家超級電腦建立深圳中心,中科院在東莞設立散裂中子源研究中心等,並有國家級技術中心直接設在華為、TCL、中興通訊等公司中。「十二五」規劃還提到,要加速軍用和民用技術轉化,令科研資源可以軍民共享。
對於造紙、家電、食品、紡織服裝等傳統行業,廣東則提出要建成「優勢傳統產業集聚區」,即將原本分散在各地的傳統廠家集中到一起,以先進技術和管理制度加以改造,並要向產品設計、營銷方向發展。
明報記者 林迎 廣州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