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特大城市的人口膨脹是全球城市化進程中一個棘手問題,北京目前市區人口約700萬,人口密度約每平方公里達9523人,遠高於香港平均每平方公里6000人的密度。北京市人大會議近日審議了「十二五規劃」(第12個5年規劃,2011至2015年)綱要草案。草案提出,今後5年北京要遏制人口「無序過快增長」,實行戶籍指標調控人口規模。
倡淘汰小企業 調研組捱轟
外地人口大量湧入,令北京近年來面對「人口爆炸危機」,對北京有限資源、環境承載力直接構成尖銳挑戰。問題已經引起包括中央決策層在內的社會各界關注。
面對人口的急劇膨脹,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合理調控城市人口規模」專題調研組曾提出,對流動人口的大量湧入,不能簡單地用行政手段加以限制,建議政府通過優化產業結構,在加大引進高端人才的同時,減少對低端勞動力的需求。這就要下決心淘汰一批勞動密集型產業,對吸引大量流動人口的餐飲、洗浴、美容美髮等企業和小百貨、小食品等行業實行強制退出機制,提高市場的開業門檻。
上述意見立即引發爭議,有人提出,「北京不只是精英們的北京,這個城市今日的繁榮離不開每個崗位上辛勤工作的勞動者……他們或許卑微,但正是這樣的卑微成就了北京的高端。」
2005年,一名北京市政協委員曾提出「關於建立人口准入制度,控制人口規模」的建議,他在訪談中認為「外來人口的素質比較低,而且外來人口無序地湧入這個城市,阻礙了城市的發展」,「給社會治安和社會管理帶來一系列的問題」。當時引來輿論「口誅筆伐」,被認為是「對外地人的歧視」、「透過行政手段限制人口流動違反法律」。
時至今日,流動人口問題有愈演愈烈之勢。北京市政府的一名官員私下表示﹕「此次調控前景不好說。就北京人口現狀而言,以行政手段調控人口的思路和方式,恐怕不容易。」
鍾鳴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