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茅台113萬(人民幣•下同)、國藏汾酒209萬元、五糧液508.8萬元……近期內地名酒拍賣屢創天價,但有傳媒揭露,這是經銷商與廠商合作自導自演的炒作伎倆,拍賣背後的動機都是為了推高酒價。目前,還有多家拍賣公司正醞釀多場更大規模的白酒迎春拍賣會。
據《21世紀經濟報道》,去年底,茅台等白酒「藏品」開始盛行拍賣,單瓶成交價動輒突破百萬元。12月19日,五糧液一瓶規格9.9999公斤的藏品酒,更以508.8萬元的天價成交,成為目前單瓶白酒拍賣冠軍。
五糧液508萬成交
報道引述一家公司的市場銷售人員透露,當日出席該場拍賣會的絕大部分是五糧液的經銷商,天價酒正是被五糧液經銷商代表「金榜題名」公司拍得。該負責人說,「五糧液是設計好的,也是關聯方(經銷商)推高酒價,這對各方都有利。高端白酒價格飈升,主要是利益方推動。」五糧液方面則否認炒作,稱「經銷商不大可能出這麽多錢來配合我們」。
相對於五糧液的遮遮掩掩,汾酒集團與經銷商的「雙簧戲」則是「正大光明」。
催生「拍上拍」現象
汾酒集團宣稱高價拍賣後,承諾在2015年公開搖號(攪珠)回購,搖號選中的20%拍賣酒,汾酒將會在原拍賣價基礎上加價100%回購;而另外80%則會加價10%回購。
白酒價格的飈升,亦催旺了拍賣行生意,令高檔白酒成為與書畫藝術品、古玩相提並論的「投資品」。有拍賣行業人士透露,白酒一級市場、二級市場,廠商、拍賣行已形成利益鏈,甚至出現名酒「拍上拍」(二次拍賣)現象。
為新酒上市造勢
在多方利益下,普通的茅台、五糧液亦已變成奢侈品。白酒業者透露,「五糧液終端零售價達到800多元,而事實上,一瓶52度五糧液的成本僅30元左右。」四川當地一家知名營銷機構負責人更一語道破「天機」:新酒上市,都會通過拍賣行造勢,導演天價酒拍賣已是品牌營銷的重要手段。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茅台價格的高升,也催生了酒瓶回收,1950年貴州茅台的酒瓶子,也能賣到4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