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儲備料達5800億 五大黨促排洪長青網文章

2011年01月3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1月31日 21:59
2011年01月31日 21:59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下月23日出爐,庫房料「水浸」。多間專業會計師行與稅務團體估計,本港財政儲備勢創新高,達5800億元,足夠政府在完全無收入的情况下運作兩年,綜合估計今年盈餘達675億元,與政府預計赤字250億元大相逕庭。政黨促請政府「排洪」紓解民困,在食物、交通費、抗通脹債券和熱錢方面着手,兵分四路抗通脹。

政府今日將公布本財政年度首9個月的財務狀况,是預算案公布前最後一次公布庫房的「健康情况」。受惠於今年賣地成績和印花稅收入理想,三大會計師行、會計師公會、稅務學會都預計,今年盈餘將高達600至708億元,平均為675億元,較今年2月曾俊華預期的252億元的赤字,相差約900多億元,一貫以往政府「嚴重錯估」的紀錄。

除了盈餘料遠超預期外,政府財政儲備亦正向6000億元大關進發。截至去年11月,財政儲備已達5375億元。本報綜合各大會計師行,包括安永、羅兵咸、德勤及稅務學會的估計,今個年度「埋單計數」儲備會高達5800億元,等同政府23個月開支,是過去10年第二高(詳見下圖)。

相當23月政府開支 10年第二高

盈餘多、儲備高,如何花錢處理通脹,勢必成為下月預算案的焦點。全球食品價格上揚,民建聯要求政府注資5億元予食物銀行,讓買不起食物的基層領取食物;自由黨則建議撥出6億元派食物券,向貧困及有急切需要的市民派發,而清貧家庭的兒童則可優先。

油價、隧道費上升,交通費亦令基層市民苦不堪言。民建聯提出成立300億元公共交通收費穩定基金,若公共交通機構申請加價獲批准,差額會由基金支付,以減輕加價對普羅市民的開支壓力;公民黨則建議由政府補貼獲准加價的巴士或小巴公司,以減低車費增幅。

除了基層,民主黨認為通脹令中產的存款不斷縮水,建議政府推出至少300億元「抗通脹債券」供市民認購,利息與通脹率掛鈎,每名港人可至少購買5萬元債券。工聯會則建議開徵臨時性外匯交易稅,即「托賓稅」,以遏制熱錢湧港。

抗通脹之餘,傳統「派糖」紓困之聲此起彼落。手握立法會一半票的五大政黨(詳見表)均要求政府向基層送暖,包括額外發放長者「生果金」、綜援金一至兩個月,而額外發放殘疾津貼、3600元的電費津貼、公屋免租、寬免差餉等亦是多黨的共識。

學者﹕政黨為「搶分」 料宣不滿

雖然每年預算案均會回應政黨部分訴求,但不少政黨也會列舉不同原因,高喊要投反對票,向政府「還價」。城大專業進修學院學術統籌宋立功認為,不少政黨為保選票,一旦發現民意不滿預算案,即使預算案「達標」,也要大聲疾呼、藉辭宣示不滿,避免與民為敵。

他預計今年情况會更為嚴重,因各政黨今年底要面對區議會選舉,一旦預算案做不足政黨的要求,政黨也會傾向反對預算案「搶分」,又預料曾蔭權隨時在今年10月,公布他最後一份《施政報告》時,公布一系列好消息,以「谷高」社會和諧氣氣,以利建制派在緊隨11月的區選選情,好讓他在12月最後一次述職時向中央「交功課」。

明報記者 姚國雄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