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百物騰貴,市民無論在家或出外吃團年飯,都飽受食品加價之苦,不少基層家庭收入難抵通脹,只好「將貨就價」,吃一餐「縮水菜式」團年飯。有酒樓今年推出與去年相若的2000元團年酒席,但鮑魚和星斑等貴價菜式,降格成北菇鵝掌和青斑。有政黨在街市格價調查,發現街市菜肉等價錢在兩個月內急升逾六成,小市民在家團年亦要捱貴菜。
工聯會去年11月起,每星期一次在大埔、上水和將軍澳街市監測食物價格,分別計算購買唐生菜一斤、紅衫魚一條(10両)和免治豬肉4両等「三菜指標」的價錢,發現去年11月時在大埔街市的「三菜」售價為25.5元,但至今年1月21日已急升68%至43元,升幅最驚人。上水的「三菜」價則由11月的24元升至33.5元,升幅39%;將軍澳區的「通脹」最溫和,「三菜」價由27元升至28.5元,微升5.6%。
團體促財案推紓困措施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葉偉明表示,食物加幅明顯高於工人薪金,反映基層市民生活水平正下降,建議財政司長在下一屆財政預算案增加紓困措施,否則恐會造成社會惡性通脹。
市區方面,平日在旺角街市買菜的油尖旺區家長教師會聯會會長劉李偲嫣表示,感受到通脹壓力,如近日天氣寒冷多人打邊爐,肉類和海鮮價格近數月升幅很大,其中鮮蝦帶子以往約30多元一斤,現時需要40至50元;打邊爐必備的肥牛更成為搶手貨,每斤約漲價至30元,比以往貴4至5元。
麵粉砂糖 來貨價升3倍
食材價格水漲船高,新光集團常務董事總經理胡珠無奈表示,食物成本在過去一年上升三成至逾一倍不等,「升得最誇張是麵粉和糖,來貨價升了3倍」,其他食品像瑤柱由300元升至500元一斤;兩斤星斑則由500元左右升至1500元。
礙於行內競爭激烈,酒席價格只上調一成左右。他直言,部分較受歡迎的2000至3000元酒席,會選用價格較化算的食材,「以往過年會多人喜歡蒸星斑,紅彤彤好意頭,今年會用青斑和東星斑代替。原本的鮑魚會改用北菇、鵝掌、海參等,而龍蝦一上枱就過千元,幾乎無酒樓敢做(酒席),翅也唯有用少些,多些雞絲」。
酒樓市道旺 生意升一成
胡珠又指出,幸好通脹無阻港人過年氣氛,市道明顯較去年旺場,生意較去年同期上升5%至10%,地點較旺的酒樓早已爆滿,盼可靠薄利多銷來「回本」,「團年始終一年一次,加上很多客知道今年物價貴,加價也會體諒,不出聲」。
明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