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水果通脹重災 加價逾三成長青網文章

2011年02月0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2月02日 21:59
2011年02月02日 21:59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拜年以水果作賀禮的市民,今年將面對果價急升。水果供應商表示,美國蘋果的批發價由去年的3.6元加價至4.5元,升幅達25%,其他水果最高升幅更逾三成。團體調查亦發現,水果屬食物價格通脹「重災區」,香蕉、蘋果和梨的零售價在過去一年加幅最高達47.2%,高於整體通脹,全港市民今年將捱貴水果。

人幣升美元貶 刺激來貨價

九龍果菜同業商會副理事長張志祥解釋,過去一年的水果來貨價格持續上升,原因是人民幣升值,其次是使用美元的國家因貨幣貶值而加價,加上內地市場對水果需求亦持續上升,令全球供港的水果來貨價較去年上調20至30%,美國蘋果和內地梨的批發價,升幅均逾20%。

關注綜援檢討聯盟與多個基層團體上月進行「農曆新年基層物價比較調查」,發現在20種生活必需品中,水果加價最驚人,在5大加幅最嚴重的必需品中,3項屬水果,升幅「第一」的香蕉達47.2%;蘋果和梨分別佔第三及第四位,增幅達36.5%及36.3%。灣仔Taste超市出售的蘋果和梨更較去年勁升156%和123%。深水埗街市蘋果和梨亦分別加價85.2%和50%。綜援長者阿蓮坦言︰「已經不捨得吃水果很久了﹗」

除了水果,生活必需品亦「樣樣都加」。調查由70名公屋居民挑選出20種生活必需品,再把18區物價與「師奶網」的去年價格比較,發現當中16項物品有雙位數字增長,平均加幅21.5%;除水果外,紅衫魚、牙刷、洗頭水和食油等,售價加幅全部逾20%。

張超雄﹕消費物價指數未反映實况

關注綜援檢討聯盟幹事歐陽達初質疑,部分物價升幅與領匯商場加租有關。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講師張超雄指出,雖然統計處公布的去年通脹率為3.1%,但調查反映市民面對通脹壓力遠大於此,質疑統計處使用的甲類消費物價指數未能反映實况。

18區物價 南區貴絕全港

此外,調查亦顯示全港18區物價均「各有各加」,港島南區利東邨整體加幅為35.5%,「貴」絕全港,其次為葵青葵芳邨及屯門蝴蝶邨(見表)。在葵涌邨居住的蔡太表示,區內街市的菜價,較附近荃灣區的價格貴一兩元一斤,她雖然腰骨痛亦會堅持跨區買餸,慳得就慳。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