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朋友般融入 勿以慈善家自居長青網文章

2011年02月0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1年02月04日 05:59
2011年02月04日 05:59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外界總是把農村小孩描劃成很可憐、很令人同情;但你親身去看,會發現完全不一樣。絕不建議參加者抱着高高在上的心態,以為自己帶着物資去打救窮人」。「多背一公斤」活動發起人余志海(Andrew)建議,參加者捐助學校前應先聯絡對方以示禮貌,到埗後以朋友的角度融入當地,不可以「大慈善家」自居。

交學校分配 以示尊重

余志海說,參加者把物資交給學校,應由學校分配,切忌「像富豪駕到」般在村內自行豪派現金或物資,「這樣很不尊重他們﹗」

他說,在農村遇到的小孩子全都活潑可愛,「他們喜歡在河邊玩,滿山跑,大聲唱歌,很真很開心,與大家心目中又窮又營養不良的形象不同」。他建議,參加者像朋友那樣與當地人打成一片,「外人以為帶些物資便對他們很大改變,其實不然,他們最開心是有外人特意進來了解他們,和小孩一起玩和說故事,讓他們真切感到溫暖和關懷,物資還是其次」。

心意最重要 物資其次

進入「多背一公斤」網站(www.1kg.org)討論區,會見到很多自稱為「1KGers」的熱心背囊客交換情報,貼出「提議幫助鳳凰縣臘爾山鎮拉仁小學」、「為甘孜州爐霍縣泥巴鄉的貧苦牧民募捐衣物」的呼籲;也有獲得物資的義工貼上感謝回應。但Andrew說,一點點物資對很多地方來說是微不足道,並非驚天動地的大改變,「其實最大改變的,是旅客自己的眼界和心態」。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