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洪水來的時候害怕嗎?」「害怕。」「現在覺得安全了嗎?」「說不準。」「那為什麽不搬走?」「沒有錢。」陝西安康市大竹園鎮新鋪村的村民丁秀軍一家住在蒿坪河邊,現年36歲的他原在山東打工,在「7.18」洪災後返鄉照顧家人,從此只在附近鎮村打散工,不敢遠行。
怕洪水但沒錢搬 惡性循環
丁秀軍說,全家搬遷費約需10萬至12萬元,他兩兄弟在外打工很難掙夠,「但如果政府補貼一部分的話,我願意考慮,畢竟家裏有老人小孩,再來一次洪水怎麽辦?」
丁秀軍67歲的父親丁啟財指着自家後園說,一輩子都未見過那麽大的洪水,「水來的時候,屋前屋後都是水,隔壁那家都進水了。」由於害怕大水會將房屋冲倒,一家人到住在高處的親戚家暫避兩日,之後才敢回家。屋旁自建的河壩已經冲毁,丁啟財反問記者,「明年應該不會再發洪水了吧?」
「後來聽說修新村(七堰社區),看那房子好像修得挺結實」。丁啟財說,自己家中受損不算嚴重,未必有得分配新屋,不過「我小兒子要結婚了,我在想以後能不能買一間」。
引商家贊助基建 良性循環
茨溝鎮柴河村是較早開始扶貧移民的地方,村民陳善友說,自己之前住在距離公路數公里的山上,自己在外地做生意也有一點儲蓄,「我是有錢搬,但也沒有地皮呀!」所以一安排安置區,他就花18萬元建了3層高新屋。有當地官員說,原本散居在山中的村民住在一起,有利於互通消息,多名村民相繼種植煙草,吸引煙草公司為該村援建一條水泥路及提供烤煙設備,形成收入的良性循環。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