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啟德北難民營原址 空置20年拆卸建公屋勵行會開放參觀 籲毋忘歷史長青網文章

2019年03月1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E123 Administrator on 2019年03月17日 12:35
2019年03月17日 12: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為配合政府興建公屋計劃,有逾40年歷史、前身為皇家空軍總部及難民營的基督教勵行會總部新秀大廈,將被拆卸重建。勵行會昨日舉行告別活動,開放大廈及難民營舊址予公眾參觀,回顧昔日難民歷史。組織總幹事張洪秀美對大廈被拆感可惜,指越南難民問題為香港重要歷史,呼籲港人切勿遺忘。
記者:麥卓溢
新秀大廈建於1973年,原名克拉克樓(Gray Block),以紀念二戰時期香港空軍上尉H. E. Gray,當時與附近建築同屬香港皇家空軍基地。大樓1978年被改建為「新秀越南難民營」,即啟德北難民營,高峯期收容數百名越南難民。1983年,勵行會前身基督教難民服務處成立學校,專門為難民兒童提供全日制小、中學課程。隨着難民人數減少,啟德北難民營在1998年關閉,遺址一直空置。新秀大廈則成為勵行會總部至今,已有30多年歷史。
古蹟辦承諾保留文物
難民營遺址內,昔日診症室、掛號處、辦公室的陳設仍然可見,甚至貼有宣揚健康訊息的越南文海報。除教育及收容服務,當年勵行會安排居住離島的難民孕婦到啟德北難民營暫住,以便到市區醫院檢查待產,同時舉辦裁縫及針織班,讓她們為子女縫製衣服。勵行會總幹事張洪秀美早在1987年已加入基督教難民服務處,當年負責服務越南難民。她憶述當時難民營儼如小社區,氣氛融洽,她印象最深刻是吃到由難民親手製作的河粉。
作為市區碩果僅存的難民營遺址,難民都視這裏為他們的家,如今即將消失於歷史洪流之中,張洪秀美大嘆可惜。她認為越南難民問題是香港的重要歷史,希望港人切勿遺忘,「好後生嗰啲港人都未必知呢段歷史」。她同時呼籲港人以關心及包容心態對待難民,多理解他們的苦況,認為他們都是逼不得已才逃難異鄉,「冇人想做難民,但冇辦法都係要逃走」。她又指今次搬遷時間短促,將盡可能保留具代表性歷史文物,或轉交博物館展出。
立法會議員譚文豪昨日亦有向新秀大廈道別,他表示,經過兩年多與政府討論,初步獲得古物古蹟辦事處承諾,盡量保留新秀大廈文物,包括大廈大門最具代表性的英軍徽號。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