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赫恩:港常見雙頭壟斷 不利市民長青網文章

2019年03月1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9年03月18日 09:35
2019年03月18日 09: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蘋果日報】美國保守派智庫傳統基金連續25年將香港列為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讚揚香港有良好營商環境。香港同時貧富差距嚴重,2016年堅尼系數創出45年新高。對於香港被評為最自由經濟體,赫恩指難以理解,她認為指數明顯沒有把「產業壟斷」納入參考。
惠康百佳貨品價差距小
赫恩又稱,港府取締民族黨、《金融時報》亞洲新聞主編馬凱工作證不獲續期等,反映思想和交流自由受到限制,而思想審查只會窒礙創新。
赫恩指出,在香港最常見的是「雙頭壟斷」(Duopoly),即是主要市場份額由兩名主要競爭對手佔據。她舉例,怡和及和記黃埔擁有市場上各式各樣的品牌和店舖,由個人用品、食肆以至地產,市民只是看似選擇眾多,但「雙頭」要加價時,消費者完全無可奈何。
「不是萬寧就屈臣氏,不是惠康就是百佳。」她說,「連供電也是這樣,住在九龍只有一個選擇,住港島的就由另一間包辦」。「當市場只有兩個競爭對手,他們會較易根據彼此的價格變化作出協調,不是直接勾結操控,但惠康或百佳貨品價格沒有太大差距,因他們知道你們別無選擇,只能繼續幫襯其中一間」。
赫恩認為,無論是在美國、香港還是其他地方,官商過於密切,政府決策上傾向偏坦商界會對大眾不利,香港貧富懸殊嚴重以及樓價居高不下,均顯示政府沒有把市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取締民族黨屬思想審查
沒有普選的香港與擁有民主選舉的美國,政制上自然有天淵之別。赫恩認為,自由的政制與具競爭力的自由經濟互有關連,近乎一不離二,更能互相強化,書中亦稱「自由是資本主義必要的元素」。
「我認為若沒有真正的經濟自由,很難同時擁有政治上的自由,而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赫恩以戰後德國重建為例子,二次大戰後,美國發現納粹德國戰時的效率源於政府把國內工業合併,以便輕易調動資源。美國助德國重建,首要工作是鼓勵企業重新展開競爭,因為美國相信,經濟上能作自由競爭有助建立政治民主制度的基礎。官商關係緊密的地方如美國和香港,她認為政府要擔起監管私人大集團的角色,以防商界勢力伸延至政界,成為主導力量。
去年港府取締香港民族黨、拒續發工作簽證予《金融時報》編輯馬凱等事件,去年年底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發表報告批評北京干預香港內部事務,更建議國會檢討將香港和內地視為兩個獨立關稅區的政策。赫恩稱,事件反映思想和交流的自由受到限制,她認為無論放諸哪裏,思想審查和只容許某些觀點皆十分危險,就如過去許多偉大的科學發現被教廷和政府視為離經叛道而受打壓,對思想自由設限會窒礙創新發展。
她又稱,高度集權的政府如中國,近年鼓勵國企介入私人市場,實際上不單窒礙創意,更令更多想創業的人卻步,情況如同受大企業壟斷的美國和加拿大。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