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健康
健康
詳情#
【蘋果日報】隨着年紀漸長,容易因骨質逐漸流失而患上骨質疏鬆症,一旦跌倒更容易脆性骨折需入院治療,復康期間仍有較高機率再跌倒。為免患者再跌倒入院,醫管局設脆性骨折統籌護士職位,統籌脆性骨折病人復康服務,提升防跌意識。現時有三間公立醫院設相關職位,期望五年內擴展至14間接收脆性骨折病人的公院。
記者:何家朗
骨質疏鬆是一種慢性骨骼疾病,患者骨質密度減少,令結構變得脆弱,只要遇到輕微碰撞或跌倒就可能脆性骨折,常見骨折位置包括手腕、髖關節及腰椎。長者脆性骨折風險較高,公立醫院2017年收到逾1.6萬宗65歲或以上長者因脆性骨折入院個案,數量比心肌梗塞及中風個案更多,當中不少長者並非首次因脆性骨折入院。
以往脆性骨折病人在公院接受手術後便出院回家休養,但有公院數據顯示,病人出院後如無適當跟進治療,三至五年內再跌倒的機率高達50%,風險比從未患骨折的骨質疏鬆病人高近三倍。有見及此,醫院管理局2017年增設脆性骨折統籌護士特別職位,由骨科專科護士接受培訓後擔任,期望提升脆性骨折病人復康服務。
協調物理治療 提醒服藥
統籌護士會負責協調物理治療、職業治療及骨科等部門,亦會教病人及家屬復康及防跌資訊,以及在病人出院後定期跟進病人復康及提醒服藥。現時伊利沙伯醫院在統籌護士協調下成立了「長者友善骨科病房」,設防跌氈及預防壓瘡的氣墊床褥,東區醫院則與非牟利組織合作,為骨折病人提供日間託管服務。
醫管局骨科專科諮詢小組召集人曾家傑指,骨質疏鬆沒表面病徵,長者未必知道自己骨質疏鬆,出院後仍因防跌意識較低容易再跌倒,但統籌護士能在病人住院期間及出院後介入復康療程,提升防跌意識及提醒服藥改善骨質疏鬆問題,能有效減低骨折長者出院後再次跌倒風險。他指,現時已有統籌護士在伊利沙伯醫院、聯合醫院及東區醫院服務,屯門醫院、威爾斯親王醫院及瑪麗醫院亦會在今年內有骨科專科護士完成培訓,期望在五年內擴展至14間接收脆性骨折病人的公院。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記者:何家朗
骨質疏鬆是一種慢性骨骼疾病,患者骨質密度減少,令結構變得脆弱,只要遇到輕微碰撞或跌倒就可能脆性骨折,常見骨折位置包括手腕、髖關節及腰椎。長者脆性骨折風險較高,公立醫院2017年收到逾1.6萬宗65歲或以上長者因脆性骨折入院個案,數量比心肌梗塞及中風個案更多,當中不少長者並非首次因脆性骨折入院。
以往脆性骨折病人在公院接受手術後便出院回家休養,但有公院數據顯示,病人出院後如無適當跟進治療,三至五年內再跌倒的機率高達50%,風險比從未患骨折的骨質疏鬆病人高近三倍。有見及此,醫院管理局2017年增設脆性骨折統籌護士特別職位,由骨科專科護士接受培訓後擔任,期望提升脆性骨折病人復康服務。
協調物理治療 提醒服藥
統籌護士會負責協調物理治療、職業治療及骨科等部門,亦會教病人及家屬復康及防跌資訊,以及在病人出院後定期跟進病人復康及提醒服藥。現時伊利沙伯醫院在統籌護士協調下成立了「長者友善骨科病房」,設防跌氈及預防壓瘡的氣墊床褥,東區醫院則與非牟利組織合作,為骨折病人提供日間託管服務。
醫管局骨科專科諮詢小組召集人曾家傑指,骨質疏鬆沒表面病徵,長者未必知道自己骨質疏鬆,出院後仍因防跌意識較低容易再跌倒,但統籌護士能在病人住院期間及出院後介入復康療程,提升防跌意識及提醒服藥改善骨質疏鬆問題,能有效減低骨折長者出院後再次跌倒風險。他指,現時已有統籌護士在伊利沙伯醫院、聯合醫院及東區醫院服務,屯門醫院、威爾斯親王醫院及瑪麗醫院亦會在今年內有骨科專科護士完成培訓,期望在五年內擴展至14間接收脆性骨折病人的公院。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