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古洞農業園最快明年復耕長青網文章

2019年03月2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9年03月21日 17:33
2019年03月21日 17:33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港府建議於古洞南蕉徑興建約80公頃的農業園,漁護署及土木工程拓展署昨日向傳媒簡介計劃。漁護署助理署長馬惠忠表示,農業園計劃分兩期發展,首階段先發展11公頃,其中約7公頃為耕地,估計首階段的耕地每年可生產約340公噸蔬菜,佔全港去年生產蔬菜總量約2.3%。馬表示,計劃首階段涉及6.8億元撥款,下周提交至立法會工務小組審議,料最快今年第三季動工,明年第四季可分批完成首階段工程。
臨時住宿未符農戶訴求
馬惠忠表示,現有常耕農地會盡量保留,另約50公頃荒置農地作復耕,整個計劃可供200、300個農戶耕作。他指第一期計劃涉逾6.8億元,當中約5.1億元為收地賠償款項,以及約1.7億元的工程費用,包括建造長約900米的通道和行人路以連接現有蕉徑路、40間15平方米的臨時住宿設施及7.5平方米的貯物設施等。他指出,臨時住宿設施雖提供電力、食水供應及衞生設施等,但不是供農戶家庭長期居住。農地租期滿時,農戶須交還設施,但強調不會派人長期監視屋內情況。
每戶平均使用三斗種的土地(約2,025平方米)來計算,首期7公頃耕地可供約30個農戶耕作。政府對附近地區市值租金調查後,將園內一斗種農地(約675平方米)定為每年租金約1,000元,每年按通脹調整。至於貯物及臨時住宿設施的租金,則指暫未有確實方案,但馬強調計劃不是牟利,租金必定是小農戶可負擔水平。農地租約期為五年,並指只要達到所訂下生產指標等即可續租,「租到佢哋唔做為止」;若農戶未能達標,署方會提供技術支援,與農戶一同尋找改善辦法,惟長期不達標或因而被拒租。
首階段計劃共16個受影響農戶及受新界東北發展影響的農戶優先申請,剩餘農地再公開招租,最快明年接受申請。
蕉徑長瀝關注組成員阿安表示,農戶要求耕住合一,可同時在農業園內居住,但政府只提供臨時住宿設施,未能滿足農戶訴求。有農戶以家庭式作業,設施未必足夠讓他們暫住,影響耕作。政府現時計劃將生產指標納入續租準則,她擔心農企進駐園內後,小農戶難以與企業競爭,希望政府可提供支援,確保進駐小農戶能繼續耕種。
■記者李思潁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