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健康
健康
詳情#
【蘋果日報】筆者曾協助小朋友建立球隊,在過程中最有效率的方法並非軍校式訓練,因這方式只會得到即時效果,長遠來說只會兩敗俱傷。
其中一種最理想的方法是採用正面鼓勵法,即是當小朋友在紀律和動作上做得正確或跟從指示時,便以獎勵及讚賞。對一些仍有待改善的小球員,則以個人指導及承擔後果方式去幫助他們改善。這種做法的優點是有效率把正確做法滲入小朋友的行為中,使之常規化,同時不會破壞雙方關係。不過,若教導者錯誤使用,亦只會傷害小朋友的感受。
筆者曾遇過一位資深導師,他為了整頓小朋友的行為及秩序,以達到自己的標準,錯誤地用正面鼓勵法,結果如筆者所料,兩敗俱傷。筆者希望在此分享,讓大家引以為鑑。
這位導師每日在課堂上都會詳細記錄小朋友的得失,再不斷添加名目予表現理想的小朋友,如最誠實組員、最安靜學生、情緒最平穩小朋友……同時亦標籤一些不合乎他標準的小朋友,把他們安置於犯錯區域,停止一切的小休及活動,讓大家產生強烈對比、尷尬和恐懼感受。結果是小朋友也情緒崩潰,終日處於高壓狀態,表現日漸下降。
其實導師以承擔後果的方式教導本是理想,可加強小朋友的責任感,但若導師事前未有解釋清楚獎罰制度,又或懲罰遠超需要性及任意處罰,只會令小朋友無所適從,失去學習動力,漸漸會改以少問、少做、少錯為學習藍本,這絕不是我們想看見的。
教練、導師或為人父母的最大詬病就是認定自己擁有無上權力,以自己的標準去劃一控制小朋友。希望大家也能多從小朋友角度及其長遠得着出發,讓他們健康成長。
撰文:聖雅各福群會永嘉諾健體中心經理陳國雄
電郵:hc.info@sjs.org.hk
隔周四刊出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其中一種最理想的方法是採用正面鼓勵法,即是當小朋友在紀律和動作上做得正確或跟從指示時,便以獎勵及讚賞。對一些仍有待改善的小球員,則以個人指導及承擔後果方式去幫助他們改善。這種做法的優點是有效率把正確做法滲入小朋友的行為中,使之常規化,同時不會破壞雙方關係。不過,若教導者錯誤使用,亦只會傷害小朋友的感受。
筆者曾遇過一位資深導師,他為了整頓小朋友的行為及秩序,以達到自己的標準,錯誤地用正面鼓勵法,結果如筆者所料,兩敗俱傷。筆者希望在此分享,讓大家引以為鑑。
這位導師每日在課堂上都會詳細記錄小朋友的得失,再不斷添加名目予表現理想的小朋友,如最誠實組員、最安靜學生、情緒最平穩小朋友……同時亦標籤一些不合乎他標準的小朋友,把他們安置於犯錯區域,停止一切的小休及活動,讓大家產生強烈對比、尷尬和恐懼感受。結果是小朋友也情緒崩潰,終日處於高壓狀態,表現日漸下降。
其實導師以承擔後果的方式教導本是理想,可加強小朋友的責任感,但若導師事前未有解釋清楚獎罰制度,又或懲罰遠超需要性及任意處罰,只會令小朋友無所適從,失去學習動力,漸漸會改以少問、少做、少錯為學習藍本,這絕不是我們想看見的。
教練、導師或為人父母的最大詬病就是認定自己擁有無上權力,以自己的標準去劃一控制小朋友。希望大家也能多從小朋友角度及其長遠得着出發,讓他們健康成長。
撰文:聖雅各福群會永嘉諾健體中心經理陳國雄
電郵:hc.info@sjs.org.hk
隔周四刊出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