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健康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昨日是國際骨髓瘤行動日,有組織舉行活動,冀社會關注多發性骨髓瘤。醫生指此病病徵難以被患者甚至醫生察覺,容易延誤治療;病人則指標靶藥費用高昂,呼籲將其納入藥物名冊,減輕病人負擔。
腰痛病徵難察覺
多發性骨髓瘤屬血癌,是源於淋巴系統的異常漿細胞增生,沉澱在骨髓不同部位,引發溶骨性病發,致貧血、骨折等併發症。醫生會以血液中單株免疫球蛋白(M-蛋白)作為指標,或以X光掃描觀察病人骨骼判斷病人是否患癌。
港大血液及腫瘤科教授詹楚生指,多發性骨髓癌在香港較為罕見,2010至2016年間僅有逾1,600宗新症,一般人未必認識。加上腰痠背痛等病徵在年輕人及長者間十分常見,有時連醫生都難以第一時間察覺,容易延誤治療。此病至今仍無法根治,但隨更多新型藥物在港註冊,對骨髓破壞低於傳統化療,患者完全緩解率已有所提升,存活期亦增至8至10年。
患者劉端榮多年前因腰骨痛求醫,但未有發現異樣,及後痛楚持續且加劇,經抽血及骨髓檢查,花逾一年始確診患癌。
他指癌症為經濟帶來很大影響,以第一代的標靶藥為例,一支需要花費上萬元,一個月就要四萬元,造成經濟壓力;溶骨性病變亦令他的第三節脊骨骨折,痛楚無比,「一日有23個鐘瞓喺床度,痛到起唔到身」。
現時劉病情已大幅好轉,但多發性骨髓瘤復發率高,仍需服食低劑量的藥物維持治療,同時每三個月抽血檢查以防癌症復發。現時患者只能尋求坊間組織資助醫費,劉呼籲政府擴大藥物名冊涵蓋範圍,減輕病人的醫療負擔。
■記者麥卓溢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腰痛病徵難察覺
多發性骨髓瘤屬血癌,是源於淋巴系統的異常漿細胞增生,沉澱在骨髓不同部位,引發溶骨性病發,致貧血、骨折等併發症。醫生會以血液中單株免疫球蛋白(M-蛋白)作為指標,或以X光掃描觀察病人骨骼判斷病人是否患癌。
港大血液及腫瘤科教授詹楚生指,多發性骨髓癌在香港較為罕見,2010至2016年間僅有逾1,600宗新症,一般人未必認識。加上腰痠背痛等病徵在年輕人及長者間十分常見,有時連醫生都難以第一時間察覺,容易延誤治療。此病至今仍無法根治,但隨更多新型藥物在港註冊,對骨髓破壞低於傳統化療,患者完全緩解率已有所提升,存活期亦增至8至10年。
患者劉端榮多年前因腰骨痛求醫,但未有發現異樣,及後痛楚持續且加劇,經抽血及骨髓檢查,花逾一年始確診患癌。
他指癌症為經濟帶來很大影響,以第一代的標靶藥為例,一支需要花費上萬元,一個月就要四萬元,造成經濟壓力;溶骨性病變亦令他的第三節脊骨骨折,痛楚無比,「一日有23個鐘瞓喺床度,痛到起唔到身」。
現時劉病情已大幅好轉,但多發性骨髓瘤復發率高,仍需服食低劑量的藥物維持治療,同時每三個月抽血檢查以防癌症復發。現時患者只能尋求坊間組織資助醫費,劉呼籲政府擴大藥物名冊涵蓋範圍,減輕病人的醫療負擔。
■記者麥卓溢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