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理工大學去年9月底發生民主牆事件,今年3月初校方秋後算賬,分別對四名學生處以開除、停學及社會服務令。懲罰之重,乃近年大專學界絕無僅有。民主牆事件核心人物,理大學生會前任會長林穎恒接受本刊專訪時形容,沒料到校方會如此嚴厲對付學生,又形容近年學生會與大學商討校政,變得越來越困難,校方甚至擺出冷漠、不尊重的態度,無視學生會。他直言對大學管理層失望、絕望,大學如此下去只會淪為不再適合在港立足的「學店」。
撰文:忻肇康
攝影:林頌華 林金展
民主牆事件起點,要數到2018年9月,理大學生會為紀念雨傘運動,將部份民主牆改成「連儂牆」,卻被校方指違規,並引發隨後一連串聯署、絕食、到校長辦公室讓成混亂事件。林穎恒明言從來沒有想過,該次尋求對話竟換來停學處分,以及有同學被開除兼永不取錄的嚴重事態。
「我呆住了,無法說話,然後第一句即說粗口,真的沒有想過。」林穎恒憶述接獲處分判決後的第一反應。停學處分事關重大,再不是林穎恒一個人的事情。目前與父母及一名兄長同住的林穎恒稱,當初沒有主動告知父母被停學,但紙包不住火,他們還是從新聞報道中得悉。林穎恒還記得,公佈處分當晚,一家人晚飯時曾談過事件,結果不歡而散:「是有爭執。」林穎恒形容與父母關係,雖未變差至遭趕出家門,但承認爭拗期間還是曾離家片刻,稍作冷靜:「我不想因為這次事件,與家人嚴重吵架。」
最好的選項
自該次以後,民主牆事件已變成林家一家四口碰不得的話題。一家較緊張的關係,直至他近日找到一份社福機構全職工作方有改善,雙親情緒回復至較安定。
「就算他們再提起,我也不會再說。」談到父母較激烈反應,原因為何?林穎恒相信父母曾見證中國文化大革命、六四事件等,擔心他參與政治太多會泥足深陷,這亦與家長們多抱有「參與政治影響前途」的傳統想法大同小異。「他們覺得不要觸碰政治,政治很危險,遠離政治就是好。」全職工作讓林穎恒得以填補停學接近一年的空白期,他計劃工作至明年初停學期結束,恢復學業為止。
民主牆事件使學生出現內部矛盾,其中被罰社會服務令的學生校董李傲然,曾在網台指摘被開除學籍永不取錄的何俊謙「害死理大學生會」。然而,林穎恒不認為自己被罰,是受其他同學連累之故。林穎恒亦無意怪責何俊謙,因為他相信對方當天行動,出於良好動機:「他真的覺得學校在這事件中很不公道,要去發聲。
「我覺得因為他(何俊謙)純粹提供了藉口,讓學校施以重罰。」
回看民主牆事件,林穎恒稱沒有感到後悔,因為他相信當時作出的每一個行動決定,已是最好的選項:「我覺得自己可以做得更好,但沒有對所做決定後悔。」
校方變強硬
3月初理大宣佈處分四名學生時,表明是最終決定,不設上訴機制。意味四人若要推翻處分,只剩以校方濫用權力為由,尋求司法覆核一途。然而,林穎然說考慮過家人意願,暫不打算入稟打官司。「因為與家庭有點爭執,所以不太想將這件事延續下去。」
林穎恒擔任學生會會長一年間,曾多次與大學管理層交手,討論校政問題,包括時任應用社會科學系專任導師鄭松泰被解僱事件、九名半職社工導師不獲續約事件,以至今次民主牆事件。林穎恒認為,校方對待學生會態度越趨強硬,使大學「員生共治」的管理精神被徹底粉碎。
「如果由我上莊開始計算,到落莊為止,校方態度的確是越來越差。」林穎恒提到,校方在民主牆事件中態度非常強硬,要求學生會清除連儂牆,以及揚言收回民主牆,學生會就此與校方開會「商討」卻變成「被知會」。林穎恒形容當刻非常憤怒,因為大學高層對學生會意見、訴求置若罔聞,毫不尊重:「我覺得學生會在學校眼中,不被當成一回事,那一刻我感到最氣憤。
「由討論變通知這一刻開始,學生會與學校的討論,或學生會涉足校政的相處模式已經改變。
「學校要取得絕對管理權、話事權,不讓學生會有任何他們認為不能控制的行動。」大學管理層漠視學生會訴求,回應更變本加厲。當學生會將行動升級,10月上旬在校園發起絕食時,適逢大學資訊日,校方在絕食場地附近設置棉花糖機及爆谷機。絕食行動本質,就是抗爭者以一定程度自殘去表達訴求。故意與絕食抗議者打對台,搞大食會或分發食物者,無疑帶有侮辱甚或挑釁味道。這類行為如今竟出自大學,看在林穎恒眼中,使他對院校管理層進一步變得絕望。「到了那一刻我就知道,原來人性並不一定存在於辦大學者身上,這班教育者原來也可以泯滅人性。」
大學商業化
林穎恒批評,理大高層將大學當成一般商業機構去管理,即將利益最大化,所有潛在風險全力壓制、抹殺,學生會自然成為被針對目標。「我們這些不穩定因素就要被清除,這裏已變成了一所學店。」日前理大正式公佈,深圳南方科技大學副校長兼研究生院院長滕錦光,將於7月起正式接任校長。對新校長可有期望嗎?林穎恒說已看不見希望,因為新校長對校政強硬態度,沒有改變:「就是這新校長,擺樣子也不會。」
「他亦很直接說,對四位同學被處分事件,他是尊重這判決,覺得判決沒問題。」林穎恒更直接的形容說,如果理大繼續以這種不尊重言論自由、不尊重學生態度,這所大學可能遲早只適合在大灣區,而不是香港發展。「這將會是一所不適合香港人讀的大學。」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撰文:忻肇康
攝影:林頌華 林金展
民主牆事件起點,要數到2018年9月,理大學生會為紀念雨傘運動,將部份民主牆改成「連儂牆」,卻被校方指違規,並引發隨後一連串聯署、絕食、到校長辦公室讓成混亂事件。林穎恒明言從來沒有想過,該次尋求對話竟換來停學處分,以及有同學被開除兼永不取錄的嚴重事態。
「我呆住了,無法說話,然後第一句即說粗口,真的沒有想過。」林穎恒憶述接獲處分判決後的第一反應。停學處分事關重大,再不是林穎恒一個人的事情。目前與父母及一名兄長同住的林穎恒稱,當初沒有主動告知父母被停學,但紙包不住火,他們還是從新聞報道中得悉。林穎恒還記得,公佈處分當晚,一家人晚飯時曾談過事件,結果不歡而散:「是有爭執。」林穎恒形容與父母關係,雖未變差至遭趕出家門,但承認爭拗期間還是曾離家片刻,稍作冷靜:「我不想因為這次事件,與家人嚴重吵架。」
最好的選項
自該次以後,民主牆事件已變成林家一家四口碰不得的話題。一家較緊張的關係,直至他近日找到一份社福機構全職工作方有改善,雙親情緒回復至較安定。
「就算他們再提起,我也不會再說。」談到父母較激烈反應,原因為何?林穎恒相信父母曾見證中國文化大革命、六四事件等,擔心他參與政治太多會泥足深陷,這亦與家長們多抱有「參與政治影響前途」的傳統想法大同小異。「他們覺得不要觸碰政治,政治很危險,遠離政治就是好。」全職工作讓林穎恒得以填補停學接近一年的空白期,他計劃工作至明年初停學期結束,恢復學業為止。
民主牆事件使學生出現內部矛盾,其中被罰社會服務令的學生校董李傲然,曾在網台指摘被開除學籍永不取錄的何俊謙「害死理大學生會」。然而,林穎恒不認為自己被罰,是受其他同學連累之故。林穎恒亦無意怪責何俊謙,因為他相信對方當天行動,出於良好動機:「他真的覺得學校在這事件中很不公道,要去發聲。
「我覺得因為他(何俊謙)純粹提供了藉口,讓學校施以重罰。」
回看民主牆事件,林穎恒稱沒有感到後悔,因為他相信當時作出的每一個行動決定,已是最好的選項:「我覺得自己可以做得更好,但沒有對所做決定後悔。」
校方變強硬
3月初理大宣佈處分四名學生時,表明是最終決定,不設上訴機制。意味四人若要推翻處分,只剩以校方濫用權力為由,尋求司法覆核一途。然而,林穎然說考慮過家人意願,暫不打算入稟打官司。「因為與家庭有點爭執,所以不太想將這件事延續下去。」
林穎恒擔任學生會會長一年間,曾多次與大學管理層交手,討論校政問題,包括時任應用社會科學系專任導師鄭松泰被解僱事件、九名半職社工導師不獲續約事件,以至今次民主牆事件。林穎恒認為,校方對待學生會態度越趨強硬,使大學「員生共治」的管理精神被徹底粉碎。
「如果由我上莊開始計算,到落莊為止,校方態度的確是越來越差。」林穎恒提到,校方在民主牆事件中態度非常強硬,要求學生會清除連儂牆,以及揚言收回民主牆,學生會就此與校方開會「商討」卻變成「被知會」。林穎恒形容當刻非常憤怒,因為大學高層對學生會意見、訴求置若罔聞,毫不尊重:「我覺得學生會在學校眼中,不被當成一回事,那一刻我感到最氣憤。
「由討論變通知這一刻開始,學生會與學校的討論,或學生會涉足校政的相處模式已經改變。
「學校要取得絕對管理權、話事權,不讓學生會有任何他們認為不能控制的行動。」大學管理層漠視學生會訴求,回應更變本加厲。當學生會將行動升級,10月上旬在校園發起絕食時,適逢大學資訊日,校方在絕食場地附近設置棉花糖機及爆谷機。絕食行動本質,就是抗爭者以一定程度自殘去表達訴求。故意與絕食抗議者打對台,搞大食會或分發食物者,無疑帶有侮辱甚或挑釁味道。這類行為如今竟出自大學,看在林穎恒眼中,使他對院校管理層進一步變得絕望。「到了那一刻我就知道,原來人性並不一定存在於辦大學者身上,這班教育者原來也可以泯滅人性。」
大學商業化
林穎恒批評,理大高層將大學當成一般商業機構去管理,即將利益最大化,所有潛在風險全力壓制、抹殺,學生會自然成為被針對目標。「我們這些不穩定因素就要被清除,這裏已變成了一所學店。」日前理大正式公佈,深圳南方科技大學副校長兼研究生院院長滕錦光,將於7月起正式接任校長。對新校長可有期望嗎?林穎恒說已看不見希望,因為新校長對校政強硬態度,沒有改變:「就是這新校長,擺樣子也不會。」
「他亦很直接說,對四位同學被處分事件,他是尊重這判決,覺得判決沒問題。」林穎恒更直接的形容說,如果理大繼續以這種不尊重言論自由、不尊重學生態度,這所大學可能遲早只適合在大灣區,而不是香港發展。「這將會是一所不適合香港人讀的大學。」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