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三虛擬銀行料吸存款800億 競爭加劇 本地中小行較難捱長青網文章

2019年04月0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9年04月08日 19:30
2019年04月08日 19:30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蘋果日報】首批三間虛擬銀行牌照已發出,外界一大關注是新來者對傳統銀行業帶來的挑戰,當中最直接是存款競爭。虛銀獲批的是本地註冊持牌銀行牌照,資金來源乃向公眾吸存,本報綜合分析顯示,假設三間虛銀的核心資本充足率為12%,用盡其資本槓桿率業務可放大逾八倍,參考相對保守貸存比率(60至75%)推算,估計要吸存規模介乎600至800億元,相對本地港元存款總額佔比仍低,僅約1%。
記者:劉美儀
對此,金管局亦表明按資本投入估算影響有限。而觀察英美虛擬銀行營運往績,市場估算本港虛銀要營運四年後才會錄得稅前盈利。
銀行、證券及會計界均認為,虛銀對存貸市場影響暫時有限,但花開兩朵,大行存款堅實固然不會被虛銀所搶,欠缺強大母公司或中資背景的本地中小行面對吸存競爭從來不易,日後虛銀發牌逐增業務擴大,「多個人多雙筷」,本已吸存困難的中小行或會「再難捱一啲」,被搶走的存款未必僅至於1%幅度。
業界料主攻「街外錢」
東亞銀行(023)總經理兼集團財務總監鄭則民對本報表示,貸存比率並非當局法定監管標準,若虛銀的流動性覆蓋率(LCR)及穩定資金淨額比率(NSFR)能夠達標且風險可控,貸存比率甚至可以更高。
鄭則民認為,虛擬銀行加入對本地存款市場影響視乎各公司營運模式,若針對中小企客路,「可能對一啲細啲嘅銀行會構成影響」。但他相信,大銀行及中大型銀行不會受壓,對東亞存款亦不會構成影響;而且虛擬銀行要實現普惠金融,對象可能是目前未獲銀行服務的細客,吸存的金額或是原本並非存放銀行體系內的「街外錢」。
羅兵咸永道風險及控制服務合夥人吳冠豪亦表示,大行一向佔本地活期及儲蓄存款(CASA)市場最大比重,不會受到影響,相反中小銀行吸存環境一向困難,「有咗虛擬銀行加入未必差好多,但第日競爭可能會再多啲」。
或營運四年才有盈利
海通國際股票研究執行董事陳昔典發表報告稱,英國虛銀營運約三、四年後仍蝕錢,美國First Internet Bancorp去年錄得盈利惟僅賺2,190萬美元。
按其基本模型推算,陳昔典估計,本港虛銀要在營運四年後才錄得稅前盈利;假定三間虛銀核心資本充足率為12%、貸存比率約75%,在用盡資本槓桿比率下放貸及吸存,對本港整體存款總額佔比影響僅約0.5%,倘餘下五個虛銀申請人俱獲發牌,佔比影響則升至1.5%。
2月份本地港元存款總額為6.8萬億元,所有外幣存款額則達13.5萬億元,港元貸存比率平均為87.3%;三間虛銀資本總額合計56億元。
金管局副總裁阮國恒在記者會曾表示,虛銀對傳統銀行業務影響相當有限,即使會形成競爭市場亦可容納,料首三年槓桿水平較低。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