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艾灸 浸腳 食羊肉女士生B秘訣:驅宮寒長青網文章

2019年04月1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9年04月11日 23:35
2019年04月11日 23:35
新聞類別
健康
詳情#
【蘋果日報】女士面色蒼白、易攰及經常發冷,兼被經痛折磨,小心是宮寒襲擊。註冊中醫師表示,宮寒是指寒氣滯留於子宮,多見於腎陽不足的女士,嚴重可致月經失調和不孕。中醫師建議要戒掉凍飲及雪糕,即使天氣漸熱亦要少穿背心及短褲,再配合食療,睡前煲艾葉水浸腳及以艾灸暖宮,有助驅走宮寒。
記者:梁麗兒
俗語云「十個女人九個宮寒」,註冊中醫師劉秀華表示,宮寒屬虛證,多發生在腎陽不足的女士上,可分先天及後天因素,包括先天稟賦不足、曾患重病或久病女性易有宮寒。後天生活習慣都是關鍵,例如日常愛凍飲等生冷飲食,會阻礙脾胃運化,影響氣血生成,無法養腎,引致腎陽不足。此外日常不注重保暖,愛穿短裙短褲的女士,致寒氣滯留在中醫所指的女性生殖器官「胞宮」,造成宮寒。
戒生冷飲食 衣服忌太短
宮寒常見症狀包括臉色及唇色晦暗或偏白,容易疲倦乏力,說話不夠氣或聲線較小,又會經常發冷、腰酸膝軟及痹痛,並有經痛問題等。劉指因陽氣不足,宮寒女士在來經前,易受風寒及濕邪入侵,引致感冒及頭痛。臨床上因不孕而求診的女性不少都有宮寒,包括從事輪班工作如護士、空姐等。劉稱在中醫角度,女性要成功懷孕需身體的陽轉化,一旦陽氣不足排卵便有困難,子宮環境也不利胎兒發育,故宮寒的女性相對易有不孕及流產問題。
要改善就要做好暖宮。劉指暖宮即是養陽氣,中醫認為陽氣是身體的動力,可溫暖全身,當陽氣充足,氣血旺盛,便可令宮寒改善。宮寒女性日常可多吃補陽氣食材,包括羊肉、鱔魚等。劉又推介早上可飲「溫腎暖宮茶」,每星期亦可煲「溫腎助陽湯」飲用,均有助改善宮寒,但兩款食療都不宜月經期間飲用。
宮寒女士亦可在睡前用一両艾葉煲水,放涼後浸腳,有助行氣活血,驅除寒氣。劉指日常應避免穿得太少及衣服太短,亦要戒生冷飲食。艾灸療法亦有溫宮散寒功效:燃點艾條後在腹部的關元穴,即肚臍下正中約三吋的位置上,保持約五厘米距離,打圈溫灸三分鐘即可,宜每日一次。
坊間有不少暖宮方法及偏方,近年更有可發放遠紅外線的熱能儀器或暖宮帶。劉指熱敷等外用方法並無臨床研究或數據能證實改善宮寒。她建議日常烹調寒涼蔬菜時,例如生菜或白菜,可加入生薑、葱、蒜及胡椒等材料,或與溫熱的肉類同煮,此外趁早上多做運動都可吸收陽氣。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