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需求增 中國債市有潛力長青網文章

2019年04月1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9年04月18日 19:30
2019年04月18日 19:30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蘋果日報】市場擔心股市受到中美貿易磨擦和中美經濟衰退影響,但同時炒作各央行「放水救經濟」下推高股市,令中美港股市成膠着。當中最大的理據是,如中美貿易協議落實和環球經濟谷底反彈,那早前炒作的憧憬便會落空,股價便可能觸頂後回吐。簡單而言,調整將至!今天買入的風險較高,但持有現金又怕輸掉機會成本,那應如何部署?中國債市可能是其中一個選擇,最大的風險當然是內地利率和違約風險。
內地流動性料趨寬鬆
先討論利率風險。近日中國數據轉好,3月份消費者價格指數同比從2月份的1.5%上升至2.3%。食品通脹在13個月內大幅上升至4.1%,當中在豬瘟的爆發下,豬肉價格3月份飆升了5.1%。相比之下,3月非食品通脹同比從2月的1.7%小幅上升至1.8%。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能源價格上漲,交通和通訊設備價格由負1.2%逆升為正0.1%。
可是,核心通脹(不包括能源和食品價格)由上年10月至今其實維持在1.8%,因此筆者預期中國人民銀行不會改變其貨幣政策操作。由美聯儲牽頭的環球成熟央行皆趨向寬鬆政策,中國亦不例外。上年多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後,市場預期今年將再減1%至2%,加上MLF等中長期政策工具下,預期未來內地的流動性將比過去趨鬆,投資者對利率的需求料上升,有利中國在岸債市發展。
違約風險方面,自4月1日起,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已納入中國在岸債券,在未來20個月內,指數權重可能會增加至5.5%至6%。中國的在岸債券市場已是世界第三大市場(第一和二分別是美國和日本),筆者認為加入國際指數是互利的選擇。
在減息預期下,現今的海外投資者對派息類工具十分渴求,他們大多為較長線和穩定的資金,此舉與A股一樣,被動和主動資金加注內地金融市場,絕對有利內地債市的發展,如機制的建構和深化,實施更嚴格的治理和貸款標準等。
透過評級制度增信心
考慮到最近在岸債券違約的問題,政府已開放評級機構市場,令可信度較高和發展成熟的評級機構准入,例如標準普爾環球公司(S&P Global)已獲得了對中國債券評級的許可,透過海外的評級制度令投資者對中國在岸債市更有信心。
當然,中國在岸債市場仍是初起步階段,當中須注意其他基本因素,如貨幣管制和會計準則與環球仍存在分歧;不過以企業的規模和在國策支持下(如本港有意推出「債券通」),環球對在岸債的需求將有增無減。
李振豪
星展香港零售銀行業務及財富管理高級投資策略師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