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財經專題:記者親述北上偵查被屈藏毒 揭國企黑幕恐繫獄 港媒難抗送中例長青網文章

2019年04月1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9年04月18日 07:23
2019年04月18日 07:23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香港,勝在有新聞自由。多年來,本港傳媒發揮監察作用,揭發多宗民企甚至國企造假個案,令投資者利益獲保障。但有參與調查內地財經黑幕的前線記者直言,《逃犯條例》修訂通過後,憂慮內地秋後算賬,做類似工作前要三思。有法律界人士表示,「如果連你哋都唔敢寫,到時投資者都需要擔心」。
記者:林瑞秋
「在你的酒店房間裏,我們找到了一些新型毒品!」本報財經調查組記者阿俊,至今難忘六年前發生在貴州的一幕。當時他赴貴州調查A股上市公司茅台的水質被污染情況,在取得水質樣本後,當晚已被公安在酒店監視不能離開。翌日清晨7時,十多名公安操上房間,將他挾至市委大樓審問。阿俊憶述,當時公安直言:「茅台是我們的支柱產業,影響幾十萬人就業,一定會嚴肅處理。」
逼寫悔過書交出水質樣本
動用藏毒罪名作為「武器」,是公安常用手段。汶川地震一周年時,now新聞記者黃嘉瑜採訪維權人士譚作人,當局以藏毒為由,迫使黃在壓力下將部份採訪片段交出。
阿俊當時在貴州經歷疲勞轟炸式的審問長達12小時。公安要求他簽署香港傳媒行內俗稱「悔過書」的聲明,承認自己是非法採訪,並交代水質樣本下落。他本來拒簽,但在公安動用藏毒罪名要脅後,只能就範簽下悔過書,藏起的水質樣本亦被公安收走。
另一個令阿俊對《逃犯條例》修訂產生顧忌的,是當年對中國光纖(除牌前編號:3777)造假的報道。他當時以香港傳媒常用的放蛇方式,聲稱自己是香港一間電訊公司職員,赴河北石家莊向中國光纖一名副總裁當面套料,獲其親口確認,公司收入主要是來自內地三大電訊商的公開招標工程。但本報翻查內地三大電訊商公開資料,中國光纖並沒有出現在其供應商名冊中,足證公司財報上的收入根本為造假。
報道出街後,中國光纖股價大跌,公司總裁趙兵緊急召開分析師會議,會上斥《蘋果》記者假扮其他公司職員向高層套料是詐騙行為,稱已報警。但假的真不了,經過長達兩年的停牌後,中國光纖今年2月被香港證監勒令除牌。內地傳媒指趙兵失蹤,工廠已人去樓空。本報的調查報道,曾令無數投資者避免血本無歸。
作為記者,阿俊曾感受到在內地調查的風險。在當年調查的過程中,他亦知道中國光纖是石家莊市重點企業,甚至網上有傳趙兵有軍方背景,多年來他都不敢踏足河北,以免遭報復。
上市公司通常涉及龐大地方利益,受到內地政府保護。內地有多宗個案,上市公司黑幕被踢爆後,當地公安派員追捕揭發者,控以勒索、誹謗等多項與新聞自由表面無關的罪名,再投入監獄。在當局打壓下,內地現時鮮見揭露財經黑幕的調查報道。阿俊憂慮,在《逃犯條例》修訂生效後,內地的地方政府可能對報道黑幕的香港財經記者秋後算賬。
大律師:最終令投資者卻步
如果《逃犯條例》修訂通過,內地政府可能為保護地方利益,以其他罪名控告香港記者,並提出引渡要求。法政匯思召集人、大律師李安然向本報表示,「到時你哋會好頭痕。華為財雄勢大,可以請好多律師幫孟晚舟打引渡官司,但香港報館點做到?」他指即使這些引渡申請最終被香港法院駁回,但期間報館要請熟悉兩地法律的律師,法律成本不菲,屆時香港傳媒基於風險考慮,很可能不再做這些深度調查。
李安然指,《金融時報》編輯馬凱被港府拒絕入境,已經引起外國投資者質疑本港的新聞和資訊自由,如果《逃犯條例》修訂令香港傳媒產生寒蟬效應,更可能令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不保,「如果到時連你哋都唔敢寫,市場只有一面倒的消息,再冇客觀、獨立嘅分析報道,到時投資者都需要擔心」。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