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蘋果日報】審計署報告揭發由香港藝術節協會負責的藝術節報大數,藝協匯報去年藝術節有逾10.5萬人購票,但審計署發現當中逾3,600多人,約3.5%屬贈票和外展節目,並非購票觀眾。而去年節目有近17%座位屬非放售座位,當中有63%屬暫時非放售座位,原擬用途不清晰及沒有記錄在案。
藝協是非牟利機構,負責營辦香港藝術節。審計署發現,藝協匯報去年第46屆香港藝術節的購票人數為105,034人,但當中708張是傳媒和嘉賓的贈票;而購票人數中又包括2,960名只參加香港藝術節外展節目(俗稱加料節目),而非出席藝術節的觀眾。該署認為把上述人數計算在總數內未必恰當。
非放售座位安排欠紀錄
該署又指,去年藝術節共21,746個非放售座位(即設置控制台、供輪椅人士、當值職員使用等座位),佔整體座位總數16.9%,當中63%是暫時非放售座位,原擬用途不清晰及沒有記錄在案,該署認為非放售座位數目很多。去年藝術節42個節目中,有22個的部份非放售座位後來被放售。該署指出,由於《資助及服務協議》沒有相關規定,無法確定藝協已把可放售的非放售座位全部放售,或不必要地把一些座位訂作非放售座位,部份觀眾或未能購票,代表潛在收入損失。該署促藝協需就如何使用非放售座位,訂定書面指引,確保可盡量減少非放售座位。
另報告指出,藝協有六次未達服務表現的預期水平,但康文署每當藝協於某年未達水平,便於翌年調低相關水平,之後不會再調高,有時甚至再調得更低。而在2014/15至2018/19年度,每年有35%至54%藝協的執行委員會及旗下的支援委員會成員沒有簽署申報利益衝突承諾書。該署要求康文署加強監管藝協。藝協和康文署同意審計署建議。
■記者謝明明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藝協是非牟利機構,負責營辦香港藝術節。審計署發現,藝協匯報去年第46屆香港藝術節的購票人數為105,034人,但當中708張是傳媒和嘉賓的贈票;而購票人數中又包括2,960名只參加香港藝術節外展節目(俗稱加料節目),而非出席藝術節的觀眾。該署認為把上述人數計算在總數內未必恰當。
非放售座位安排欠紀錄
該署又指,去年藝術節共21,746個非放售座位(即設置控制台、供輪椅人士、當值職員使用等座位),佔整體座位總數16.9%,當中63%是暫時非放售座位,原擬用途不清晰及沒有記錄在案,該署認為非放售座位數目很多。去年藝術節42個節目中,有22個的部份非放售座位後來被放售。該署指出,由於《資助及服務協議》沒有相關規定,無法確定藝協已把可放售的非放售座位全部放售,或不必要地把一些座位訂作非放售座位,部份觀眾或未能購票,代表潛在收入損失。該署促藝協需就如何使用非放售座位,訂定書面指引,確保可盡量減少非放售座位。
另報告指出,藝協有六次未達服務表現的預期水平,但康文署每當藝協於某年未達水平,便於翌年調低相關水平,之後不會再調高,有時甚至再調得更低。而在2014/15至2018/19年度,每年有35%至54%藝協的執行委員會及旗下的支援委員會成員沒有簽署申報利益衝突承諾書。該署要求康文署加強監管藝協。藝協和康文署同意審計署建議。
■記者謝明明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