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健康
詳情#
【蘋果日報】「老公,入嚟啦,坐喺呢度!乖!坐低睇醫生啦。」每次帶張先生看醫生,單單是由大堂步入診症室,張太都要花上至少五分鐘的時間才能把他安頓好。
今年才六十歲的張先生,兩年前被確診患有認知障礙症。雖然已經用了適當的藥物治療,但張先生病情惡化的程度頗快,兩年間已喪失了說話表達能力,亦常出現情緒不穩的情況,會拍打身邊的物件,甚至是至親的家人。
「醫生,究竟有甚麼辦法可以控制到他的問題行為?看着他變成這個樣子,我的心既疼又慌,幾乎要二十四小時貼身照料他。」
「張太,照顧認知障礙患者的確不是容易的事,你有壓力亦是正常的。其實你們有否考慮過為張生安排入住老人院呢?」
張太一頓,靜默了片刻後道:「醫生,我明白你建議他入住老人院都是希望減輕我的負擔。不過,我跟這老頭子已經相處了三十幾年,年輕時我要照顧幾個小孩而不能工作,他就一個人打兩份工,不辭勞苦,從沒一句怨言,為的就是我們一家,把小孩養大。沒想到他運氣差,當孩子們終於羽翼漸豐,快可以享享清福之時,他卻患上這個病。醫生,你說得沒錯,照顧他真的一點也不容易。有時看着他一臉呆滯,又表達不到自己的想法時,我都問自己『他還是我認識的老公嗎?我熬得這麼辛苦,值得嗎?』但偶爾翻翻我們的舊照片,回想他過去大半生為這家的奉獻,我就明白我不能輕易放棄他。我尚算年輕,希望趁還有點力氣時可以繼續照顧他。」
無論是甚麼病症,病患者的需要都會被大家放在首位,但往往會忽略了照顧者的感受和需求。例如面對認知障礙症病人,有些家屬真的因為家中人手所限,而選擇安排病人到安老院接受較全面的照顧;相反,亦有些家人希望繼續與病人同住,他們需要的可能只是一些短期日間護理服務,去互相配合和分擔照顧的工作。其實,每個家庭都背負着不一樣的故事,選擇無分對錯。多聆聽照顧者的心聲,才能作出妥善的安排。
撰文:青山醫院精神健康學院精神科醫生趙穎欣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今年才六十歲的張先生,兩年前被確診患有認知障礙症。雖然已經用了適當的藥物治療,但張先生病情惡化的程度頗快,兩年間已喪失了說話表達能力,亦常出現情緒不穩的情況,會拍打身邊的物件,甚至是至親的家人。
「醫生,究竟有甚麼辦法可以控制到他的問題行為?看着他變成這個樣子,我的心既疼又慌,幾乎要二十四小時貼身照料他。」
「張太,照顧認知障礙患者的確不是容易的事,你有壓力亦是正常的。其實你們有否考慮過為張生安排入住老人院呢?」
張太一頓,靜默了片刻後道:「醫生,我明白你建議他入住老人院都是希望減輕我的負擔。不過,我跟這老頭子已經相處了三十幾年,年輕時我要照顧幾個小孩而不能工作,他就一個人打兩份工,不辭勞苦,從沒一句怨言,為的就是我們一家,把小孩養大。沒想到他運氣差,當孩子們終於羽翼漸豐,快可以享享清福之時,他卻患上這個病。醫生,你說得沒錯,照顧他真的一點也不容易。有時看着他一臉呆滯,又表達不到自己的想法時,我都問自己『他還是我認識的老公嗎?我熬得這麼辛苦,值得嗎?』但偶爾翻翻我們的舊照片,回想他過去大半生為這家的奉獻,我就明白我不能輕易放棄他。我尚算年輕,希望趁還有點力氣時可以繼續照顧他。」
無論是甚麼病症,病患者的需要都會被大家放在首位,但往往會忽略了照顧者的感受和需求。例如面對認知障礙症病人,有些家屬真的因為家中人手所限,而選擇安排病人到安老院接受較全面的照顧;相反,亦有些家人希望繼續與病人同住,他們需要的可能只是一些短期日間護理服務,去互相配合和分擔照顧的工作。其實,每個家庭都背負着不一樣的故事,選擇無分對錯。多聆聽照顧者的心聲,才能作出妥善的安排。
撰文:青山醫院精神健康學院精神科醫生趙穎欣
想輕輕鬆鬆健康啲,記住留意健康蘋台
http://health.appledaily.com.hk/
長青網 - 一站式長者及護老者生活資訊網站
回應 (0)